雨後黃昏的美景


雨後美景


雨後美景之一

烏雲密佈另一種美景



日出


中午白雲飄


中午白雲飄之一


中午白雲飄之二


中午白雲飄之三


中午白雲飄之四


黑白分明天氣


黑白分明天氣之一


黑白分明天氣之二


黑白分明天氣之三

白雲如清朝架在空中的大砲


   


    最近念佛會的生活佛法時間,我不做開示,由蓮友輪流發表學佛心得報告,我想,由蓮友將自身的體會來做報告,對激勵大家精進用功修行,應有一定的幫助。


    學佛心得報告,大家都難免談感應的事情,感應只能說是學佛的初步,但初步很重要,如果沒有任何的感應,就無法體會念佛的好處,於是就會懈怠,甚至放棄。但如果太執著於感應,也不是正確。維摩詰經中說:「先以欲勾牽,再令入佛智」換言之,感應只是讓初學者體會佛法的奧妙,但這不是學佛的真正目標,只是一個過程而已,只能說這個過程很重要。


   學佛修行在有了感應之後,就要從觀念來調整,例如深信因果,一個人如果深信因果,碰上病痛,或者工作、生意、婚姻的挫折,就不致於怨天尤人,因為會有這個果報,必有其造成的惡因,這個惡因不消除,果報必然向前,任何人都難以避免。所以學佛很重視懺悔業障的做法,業障不消除,有時連學佛都有嚴重的障礙,更遑論要修補親子、婚姻關係,或對人生功名利祿的追求。


    台灣的佛教以修行大乘為主,但小乘是基礎,也不可心懷輕視,如四聖諦的道理,苦、集、滅、道,正是告訴你修行的步驟,首先知道苦,是由各種原因累積聚集起來,要消除這些惡因,必須修道,修什麼道,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正信的佛弟子修的當然是八正道,而不是迷信神通,或其他旁門左道的方法。


    如果你選擇的是念佛法門,就要以老實念佛為主,念佛有四種要領,包括觀相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而以持名念佛最適合眾生的根基,最簡單,最安全,最有效。至於持那位佛菩薩的名號,就視眾生的因緣來決定,如果沒有特殊的因緣,原則上就是持「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在學佛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並堅固將來往生佛國淨土的觀念。所以學佛人必須務實,一步一腳印,不可妄求神通,不可貪戀境界,因為這些路都很危險,不可靠。喜談玄奇境界的人,依照我的研判,十有八九都誤走歧途,實在可惜。


    因為實際的佛法,就像金剛經第一段所描述那麼的務實,不神秘,也不高來高去。


 


※廖永靜教授又送了一罐生機飲食的紅茶,我也回送他小裝飾品。


※今天黃昏時刻下雨了,原來小雨,停了再下,雨更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