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又稱堪忍的世界,是有苦有樂的世界,也是苦多於樂的世界。唯其如此,正因有苦的逼迫,也是適合修行的世界。是故,諸佛菩薩成就菩提,都離不開娑婆世界。大多數眾生在娑婆世界表面上不斷在追求歡樂,但嚴格來說,只能說是苦中作樂,並沒有達到真正無憂的境界。要達到無憂的境界,必須透過佛法的修行,持清淨戒,坐禪修定,產生無上智慧。正如華嚴經所說: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眾生因常雜染貪瞋癡慢疑的習慣,因而墮入無邊的苦海;若要解脫苦海,心要保持清淨,沒有污染,煩惱才無從而生。
上午紀錦義居士來禮佛,談起一對老夫妻,老先生在外面走路,被一位年輕小伙子騎車撞傷,右手的肩骨斷裂,住院治療,端賴老妻在旁照顧,好不容易可以出院養傷。出院那一天,老妻在家中突然腳軟跌倒,導致腳也受傷,必須住院。另有一個八十五齡的老婦,只因為了關冷氣,因而跌倒受傷,目前必須用四腳椅走路,聽起來都是讓人難過的苦事。有的家庭,子女不在身邊,出外工作,更是苦上加苦。在外子女對父母也不安心,卻又幫不上忙,心裡豈有不苦?的確,現代家庭表面平靜,其實每家都有不同的苦處和難處。
我在俗家時,大學時代曾以「苦海生」為寫文章的筆名。在家居士修行時,曾以「苦海居士」為法號。或許,念念中,離不開苦海,所以一生中,外人看我的表現,工作、家庭都很不錯,但實際上我的內心常有憂慮,也常有挫折感,常有逆境現前,只是我的堅強程度也異於常人。
民國八十七年,因為佛入我家,開始精進學佛修行。有一天,我有感而發,向示現開示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表示:佛經中東方世界有七聖如來,其中之一是東方無憂世界的「無憂最勝吉祥如來 」,覺得「無憂」具有禪意,因而希望將「苦海居士」改為「無憂居士」,是否適當?
世尊開示:「『無憂』的境界很高喔!如果身心不能完全放下,做不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恆順眾生,又如何能無憂?一個人不能表裡如一,做不到無憂,卻叫無憂,豈不是有些不適當?苦海雖苦,但菩薩不是常以苦海做渡人舟,引領眾生脫離苦海嗎?想做無憂的人,必須先超越苦海、脫離苦海。我先觀察一陣子,等你真正做到無憂的境界,我就允許你改名。目前,就以無憂的境界,做為你修行的目標。」如今都已經出家多年,仍然很難做到真正的無憂境界,反而擔憂的事情更多,包括眾生受到的災難,眾生難度等,幸虧沒有改為「無憂」的法號,否則天天面對法號,反省觀照自己的修為,豈不要慚愧到無地自容。
當時,我說了一句話:「若真能做到無憂,改不改名,又有什麼關係!」世尊於是開示:「你已由苦海中,進入第二階段了。第一階段你所體認的苦海是苦海,第二階段進入苦海不是苦海,未來第三階段苦海還是自性苦海,但此時將不在苦海中沈溺,而是只看到眾生在苦海中,想去度化他們。」正是我出家後心境的寫照。
世尊進一步給我勉勵:「是呀!度化眾生,也需要眾生配合覺悟才行,希望你能早日修到無憂的境界,像慧日一樣,放出智慧的光芒,度化愚癡的眾生,走出黑暗的世界。」
多年來,反省自己並未做到佛陀的期望,修到真正無憂的境界,但卻可以做到隨緣度眾生的心境,不再見到眾生,就有急於度化的衝動,所以憂慮也逐漸在減少中,未來還是要繼續朝向無憂的境界努力,一本「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初衷,駕著慈航,在生死苦海的驚濤駭浪中,繼續幫助眾生解脫苦海,最終登上清淨的彼岸。
※中午一隻麻雀撞講堂的玻璃門,由於太用力,當場氣絕。這隻麻雀很不幸,摘不清楚玻璃門,但也很慶幸,遇到了我。我為牠簡單的念佛、誦往生咒,請牠好好去往生。
※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 上午西螺的林琨展居士送芒果供養。
※ 下午丁萬復居士來禮佛,送竹筍供養。
※ 傍晚二崙鄉廖俊雄居士送蔬菜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