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聖誕即將來臨,講堂前的樟樹充滿著生趣,經常傳來小鳥和諧的叫聲,即使寂靜自處,也不會覺得寂寞。甚至在寧靜中,體會一種淡然的喜悅與知足。

    今天早晨,四樓陽台空氣顯得清涼,沒有前幾天的燠熱,而樟樹上不斷的傳來鳥叫,和諧悅耳。屋簷旁有一條垂直的電線,麻雀常喜歡在這條電線上盪鞦韆,今早也有一隻麻雀來停留,搖幌中顯得可愛,麻雀看到我,拿著單眼照相機對著牠,牠就飛開,可是又很快飛回來,等到我注意牠時,牠又飛開,顯得有些逗趣。而樟樹中,平日即隱藏著更多的白頭翁與麻雀,以及八哥、長尾鳥、斑鳩,今早則沒有看到長尾鳥與八哥,八哥只出現在鄰居的屋頂。我可以感受鳥類隱藏其間,是從他們所發出的熱鬧聲音。鳥類有牠們特有的靈敏觀察,一對白頭翁發現我在注意牠們,立即隱入比較濃密的樹葉中,不知是害羞還是害怕。樟樹上的小鳥,主要不出白頭翁、麻雀、長尾鳥、八哥及斑鳩這幾類,但牠們的因緣也隨時在變化,有時一天中常看到白頭翁,有時常看到斑鳩,有時一陣子看不到長尾鳥或八哥的蹤影。叫聲最好聽的還是白頭翁,清脆悅耳,甚至有節奏,長尾鳥和八哥的叫聲比較沙啞,麻雀的叫聲比較單調,只會啾啾作響,但在樟樹上,傳出不同鳥類的叫聲,有時產生另一種自然和諧的共鳴。

鳥類也隨時在觀察人,像早晨等到我要離開陽台時,一隻斑鳩飛到距離我很近的陽台,好像並不畏懼我。有時則是兩隻斑鳩同時出現,常會看到一隻斑鳩不停的向另一隻斑鳩打躬作揖,好像在求愛示好,讓人感覺斑鳩顯得彬彬有禮。有時斑鳩則表現得目中無人,悠閒的用牠們的嘴整理羽毛。

    此情此景,想到宋朝慧開禪師的名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然而,若是沒有一顆寧靜的心,沒有一顆知足的心,這樣的好時節就很難體會得出來,甚至有人會覺得花開花落,蟲鳴鳥叫有什麼好稀奇?同樣的道理,蘇東坡的「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淨法身」將溪聲描述為廣長舌,山色看成是淨法身,也需要在學佛上有些修為,才能體會出那種境界。又如白居易問鳥巢禪師佛法的大意?鳥巢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覺得太簡單,脫口而出說:這句話連三歲孩童都懂得。鳥巢禪師回說:「三歲孩童雖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顯見佛法知易行難。就如同在空氣清涼的早晨,我看到麻雀的可愛動作,聽到清脆的白頭翁叫聲,心中泛起淡淡的喜悅與知足。但一般眾生看到此情此景,可能如同白居易聽鳥巢禪師說佛法的感覺一樣,未必能體會出大自然生態的美妙情境。

    出家有何好處?沙門:「處於空閒,修習聖道,調伏諸根,護念眾生,不染世間,求得解脫。」聽起來好像很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單說調伏諸根,意根如猿猴蹤跳,如大象狂奔,有多少人可以輕易調伏?有多少人可以寂靜自處,又不失輕安?又如同舌根,有人為滿足三寸舌根,對食物極盡挑剔,要讓眾生做到什麼食物都能吃,而且吃得歡喜,那就要靠修行的本事。如同佛與阿羅漢眾弟子因宿世的因果,多天未能化緣到食物,只好接受馬伕建議,吃馬麥療飢,但同樣是馬麥吃在嘴裡,佛與阿羅漢弟子所感覺的滋味絕對不會一樣。又如同天人,思食即至,飲食的滋味則因天人福德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常保一顆寧靜自在的心,才能在穢惡充滿的娑婆世界,遍植西方九品蓮!

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常感知足,知足的心才是快樂的泉源,雖然金錢很重要,但金錢無法滿足一個人的心;政治的權力也很重要,但政治的權力一樣不能滿足一個人的心;享樂、美食也都很重要,但仍無法滿足一個人的心,甚至更為患得患失,產生更多的痛苦煩惱。

    是故,佛遺教經佛言:「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八月三十一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晚上八時,舉行慶祝地藏王菩薩聖誕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