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家十年,出家十一年,主持念佛會轉眼二十一年,二十一年來,在此念佛的蓮友來來去去,不斷更迭,諸佛菩薩好像也有總量管制,有人去就有人來,有人來就有人去,是故,讓悟耀學會隨順因緣度眾生,隨緣自在,隨緣歡喜。如佛遺教經所開示:「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

 

    人生行事,複雜萬端,但一切不離因緣法則。有緣則聚,無緣則散,懂得隨順因緣,才能學會自在放下。佛法博大精深,但都在闡述因緣因果四字,若是徹底的了知人生的因緣因果,人生就沒有什麼不能放下。

 

    人生既然是因緣法,學佛修行更需要找對因緣,找對因緣才能遇到善知識,才能遇到明師,與道場的大小未必有密切關連。人與人之間,彼此有因緣就容易眾緣和合,與諸佛菩薩也容易感應道交。學佛修行若是急切找名師、有神通人士,反而找到的未必是善因緣,甚至可能是禍害身心的惡因緣。

 

    同樣的道理,度化眾生也要隨順因緣,即使是佛,也只能度有緣人。所以眾生若要得度,也要肯親近佛法才行。隨順因緣度眾生,就不會有得失心,就不起無明煩惱。

   

    智隍禪師曾經在五祖弘忍門下學習佛法,他也自稱得到五祖的真傳,尤其禪坐的功夫甚為了得,可以長坐不臥達二十多年。

 

    六祖慧能大師有一個徒弟叫做玄策,四處參訪有道之士,在河北河朔這個地方,特別去拜訪智隍禪師,玄策問他在茅蓬做什麼?智隍禪師說他在這裡入定。玄策也是有修行的人,二人彼此切磋之後,智隍禪師對玄策的道行有了更多認識,因而請教玄策是向那位大師學習?玄策回答:「我師父是曹溪南華寺的方丈和尚六祖大師。」

 

    智隍知道玄策的師父是六祖惠能,不放過機會,進一步追問:「請問六祖又是如何的禪定法?」於是玄策向智隍禪師說出空性的道理,闡述禪性是無生無滅,不可有生於禪想的心,就好比我們的心如同虛空,但不能因此說心等於虛空,就執著於空。原文為:「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有修行的人就是訪賢若渴,於是跟隨玄策來拜見六祖大師。沒想到六祖大師居然問了不關緊要的問題:「仁者!你從那裡來?」於是智隍禪師將與玄策認識的經過說了一遍。六祖大師這才告訴玄策:「玄策告訴你的沒錯,只要你的心能像虛空那樣,而又不執著於空,就自然能應用無礙。正確的禪定,是無論行住坐臥都要保持無心的,當然更不可以有『我是凡夫,要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的分別心存在,把這些能見的心,所見的物,能空的心,所空的事都丟掉,讓本性與相狀圓融無礙,在心中完全沒有了影響。如此一來,性也如如,相也如如,才算是時時都處於定中。」

 

    聽了六祖大師的開示,智隍禪師豁然大悟,回想自己修禪二十多年來,都抱持有所得的心,違背了無相的真理,這就是無明的執著,以致始終無法悟得真理。現在經大師的一席指示,總算完全明白。智隍向六祖頂禮告辭返鄉,回到河北之後,大力弘揚佛法,度化了許多僧眾。

 

    可見智隍禪師雖早在五祖門下學禪,如未遇玄策,並進而拜見六祖,可能還繼續在他的茅蓬出入定中,無法獲得真正的開悟,這就是找對了因緣,找對了因緣,就如同找對了明師,找到了開悟的鑰匙。

 

    是故,學佛修行必須找對因緣,如同看病,先知道醫師的專業,就容易遇到高明的醫師,有助更快獲得對症下藥。

   

    出家十一年來,很少外出,也不喜歡四處攀緣,主持念佛會不忮不求,參加蓮友也總是不增不減,有人離開,就會有人進來,一切隨順因緣,就不會有感傷,有不捨,如如自在,隨緣度眾生。

 

今天的照片為檔案照片。

上午陳佳薇居士來禮佛。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供養清香。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地藏王菩薩聖誕,訂於國曆八月二十九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星期四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