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銅觀世音菩薩


今晚念佛會蓮友鮮花供佛



銅觀世音菩薩半身像



蓮友鮮花供佛之一


銅觀世音菩薩全身坐像


寧靜的三樓佛堂


    人生無常,病苦、煩惱忽焉而至,古德感嘆「人生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如果沒有學佛修行,心理根本沒有一點承受病苦或煩惱的準備,就會衍生許多的問題。雖說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但也不用那麼悲觀。學佛修行不是只有祈福許願而已,而是透過對佛法的修行,讓你更了解生命的成長過程,必然會遭遇到的一些問題,過度的悲觀,可能難以負荷無常的人生;但拚命追求狂歡享樂,也無助於對病苦、煩惱的療傷止痛。學佛修行讓我們知道在遭遇問題時,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是我們最有力的靠山,只要我們勇於面對問題,終將可以順利圓滿的解決,度過難關,甚至度過千重浪的苦海,抵達常樂我淨的彼岸。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世人尊敬為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印光大師,並不鼓勵學佛修行一定要出家,除非有特殊的慧根。如今我出了家,更加體會這個道理,一個出家人,常以眾生之苦為苦,以眾生之樂為樂,除了自己的宿業需要承擔之外,也要幫助眾生遠離種種的痛苦、煩惱,如果沒有慧根,身心恐怕難以承擔這樣重大的負荷。如果只是庸庸碌碌的出家,印光大師認為沒有這個必要。簡單的說,一個出家人既然抱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理想,除了自己面對痛苦、煩惱要自己設法解脫之外,同時還要讓眾生看不出你有痛苦煩惱,這樣眾生有痛苦煩惱時,才能安心的信賴你的幫助。


    尤其身為法師,必須善作法供養。什麼是法供養?維摩詰經開示:「能令眾生坐於道場,而轉法輪,諸天龍神、乾闥婆等所共歎譽。」「能令眾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背生死苦,示涅槃樂」「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能救一切毀禁眾生」「依於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


    眾生以財物、勞力佈施供養,信施難消,法師只有盡力做好法供養以為回報。因為「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出了家,更加體驗佈施者,尤其是無相佈施者最樂。


    身為法師,需要學習的很多。法華經:「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眾生無明習氣很多,乃是痛苦煩惱之本源,對眾生要能「巧說諸法」如遇病痛,施用不同的藥物,才能對症下藥,更重要的是眾生肯加服用。


    凡夫容易有四種顛倒:身不淨,計為淨。受是苦,計為樂。心無常,計為常。法無我,計為我。」因而凡夫始終不離痛苦煩惱的深淵中,難以自拔解脫。除非得到善知識的開導,又能心悅誠服,力行實踐。


    正因凡夫常有四種顛倒,以致經常追逐世俗的享樂,以為可以解脫一切的煩惱。結果不然。什麼是真正的快樂?維摩詰經,天女請問維摩詰居士:「何為法樂?」答:「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然而眾生無明,帶業而來,視信佛為束縛,視聽法為乏味,視供養眾不如自尋歡樂,視離五欲為苦悶,所以歡樂背後,常隨痛苦而來;有得之後,常隨煩惱而來;享福之後,常隨健康問題而來。人生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風,常是得失相伴,八風吹不動,學佛修行需要有相當厚實的三無漏學工夫,戒定慧,缺一不可,否則無以克制貪瞋癡三毒的入侵。


    大智度論:「佛法大海,信為能入。」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沒有信入,眾生經常衣中有寶珠而不自知。正如佛陀菩提樹下悟道的感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証得。」妄想執著,更加讓我們難以面對無常的人生,破除妄想執著,需要智慧,智慧乃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一切病者之良藥,伐煩惱樹之利斧。智慧必須從聞、思、修而自增益,才能常住快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講堂,但講堂只靠蓮友自由的捐獻護持,沒有做法會、經懺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發心護持,金額多寡皆可,如有捐贈,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