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三樓觀世音菩薩
早晨的太陽
早晨的天空
黃昏
黃昏之一
夕陽
九月廿六日到斗六清潔相機,順便到後火車站新世紀書局逛,發現又有南懷瑾大師的新書出版,書名是「21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下冊,主要內容是他在太湖大學堂講課的內容,我順手翻了一翻,打算請回講堂,但覺得內容不完全與佛學有關,所以考慮了一下,我又再度放回,我在學佛修行之初,很喜歡閱讀南大師的佛書,尤其是「金剛經說什麼」,說法的活潑與深入淺出,讓我印象深刻,也因而讓我先後買了老古出版社所出版的叢書有一、二十本之多。可是等到我學佛稍微有心得之後,我雖然對南大師的學問很尊敬,但是他的幽默說法,我逐漸不能適應,尤其在請了「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一書,我就覺得南大師的智慧,並沒有比中壯年時期更圓滿週遍,或許出書人想要保留南大師開示的原味,但原味太直接,有時未必呈現美好的一面,就我來講,有些說法的心態與見解,我就無法全盤接受。
今天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都用顯著的篇幅報導了九五高齡的南懷瑾大師辭世的消息,可見他在海峽兩岸,甚至華人世界的影響力是多麼的重要。我今天以一個讀者的身份來談南大師的書,只是想講自己的真心話,不想只要人往生了,大家都講客套話。像中國時報報導立法院長王金平讚嘆南大師「文殊再世」,我就懷疑王院長講的還是客套話,因為在台中發生的一個假和尚以假的佛舍利詐騙事件,王院長都曾經去假和尚的佛堂禮拜,所謂的髮舍利據說是用蕃薯的根鬚偽造,政治人物對宗教界的溢美之詞,只能當作應酬的話,不用排斥,但也不用太當真。王院長會讚嘆南大師是文殊再世,應該是在讚嘆南大師有文殊菩薩一樣的智慧,如果用這樣解讀,也許會更符合實際。
但是聯合報報導大陸學界對南懷瑾大師的評價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我在買了許多本南大師的著作回來閱讀,當時對南大師的佩服的確是如上述大陸學界對他的評價,甚至因而覺得自己很敷淺渺小。南大師謙稱自己「我的一生,八個字: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沒有一處是對的。」有學問而又謙卑,相信最容易獲得尊敬崇拜,但是南大師在寫書的當時,常有意無意提到很多出家人都來上他的課,其實,我不認為南大師未必真的是很謙卑的人。例如如果你聽到有人自謙「我的智慧不如人」,那可未必是自謙呀!是用另一種形式來對自我的肯定罷了。如果你真的批評他智慧不足,那你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蠢。例如你真的會認為南大師那麼有學問,政商兩界有很多人敬重他,他真的自認是「一無所長,一無是處」嗎?南大師就曾經如此開示:「真得了道一定更謙虛,不會像我這樣狂妄自大」,這句話與南大師以八個字自謙,不正印証我所說千萬不要以為南大師是一無所長,一無是處,那就會領會錯誤。
即使今天我寫這篇文章,我都認為自己的學問如有南大師的萬分之一就很不錯,但南大師晚年的講課內容,透過老古出版社所出版的書,我卻覺得南大師年紀越大,智慧與學問並沒有相對的進步放光。我說這話沒有輕慢的意思,也不影響我對南大師國學、佛學有豐富涵養的欽佩,但後來比較少買老古出版南大師的新書,就是覺得沒有比早期南大師的著作來得精彩有內容。或許與南大師年紀大了,講話簡略有關;或許知名度太高,太忙碌有關?
所以我閱讀南大師的文章,常感覺他的字裡行間,思想精神應該是「又自大又謙卑」,以這樣來描述,或許會比較適中。試想,一個如此有學問的人,你能期待他多謙卑。我過去常強調,當我在和一個人談話時,不是只聽他的言詞,還兼讀他的心,以了解他說話的真假。我在讀一個人的作品時,讀的不是文字,而是他真正的內心思想與精神是什麼?
即使如此,對於才要學佛修行的人,我仍然建議多讀南大師早期的佛學著作,說法活潑幽默,可以更加啟迪學佛的興趣,讓你不會覺得佛法是枯燥無味。像我研讀南大師的書,還將自認精彩的談話,筆記下來。例如「人生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十九世紀威脅人類是肺病,廿世紀是癌症,二十一世紀是精神病。」尤其我對南大師開示廿一世紀是精神病的說法,相當的認同,我過去也常跟周邊的人強調二十一世紀,是精神疾病流行的世紀。
南大師也開示:「要讓人証得菩提,明心見性,才算是徹底度人,退一步說,就算沒有讓人大徹大悟,至少要能讓人曉得修學菩提的正知正見,才能算是度了人。」南大師也開示:「江湖是千古相忌,文人千古相輕,宗教千古相仇,宗教團體的人我是非特別多」但宗教千古相仇,我就不知南大師何以有這樣的感觸見解?「寧將此心下地獄,不把佛法送人情。」
最後以一句南大師的開示做為結尾:「金剛經告訴你,一切法皆是佛法,那怕你只拜佛也會悟道,佛法只要誠懇,專心一致,繫心一緣,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上午 紀錦義 居士前來禮佛,並繳交每個月功德款,他感嘆中秋節只有烤肉,沒有什麼文化。怎麼整個社會對吃這麼重視? 紀 老師離開之後, 林永順 居士送地瓜葉供養。
※ 昨天是中秋節,「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突破五萬人次的閱讀,二年又四個月的時間,總共寫了近千篇文章,只有五萬人次的閱讀,可見這個舞台是相當的寂寞,如果有所求的話,大概早就退場了。不過,我還是要繼續努力耕耘下去,希望有朝一日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