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難度,仍要度;比丘難為,仍當為。度眾生,必須幫助他們了解親近佛法的好處,等待時機因緣的成熟;比丘難為,必須學會隨緣自在,緣未成熟,強求也無用。

 

金剛經中佛說眾生的心性剛強難以調伏,只是所不同的是佛有大威德,福慧兩足尊,再難度的眾生,佛陀都會想辦法去度,即使殺人魔王央掘魔羅在受不當邪師指導,殺人九九九,連母親都要殺來湊數成為第一千人,佛陀還是能以慈悲及智慧度化了他,甚至修成阿羅漢。想一想,這是多麼艱難的過程。

不像過去我曾在監獄上課,學員的無心表現,就讓我充滿著挫折感,更覺得自己在佛的面前,感覺自己是多麼的脆弱渺小。事實上,如果眾生好度,也就不需要比丘去度了,而且眾生真正要領悟佛法的好處,一定要從自我覺悟開始。否則如有人說這碗米飯是多麼的Q甜,但眾生始終都不吃,還是不行。但眾生不吃,也不能就不理會他,等到他肚子真的餓了(有了煩惱),也許就會慢慢去思考親近佛法的好處,但每個人機緣成熟不一樣,所以眾生難度,還是要度。

 

    在「中阿含經」中有一個故事:有一天,鬘童子來到佛陀的住處,問佛世界是永恆的,還是也會毀滅?靈魂與肉體是否同一?如來會不會死?請求佛陀解答他的問題。但佛陀釋迦牟尼拒絕他的請求。佛陀告訴他的弟子,為何他不回答鬘童子的問題:「假如有人身中毒箭,大家忙著找醫生來給他治療,擔心他生命可能有危險。但中箭的人卻告訴醫生,先別拔箭,他想要知道射傷他的人是誰?那張弓是用什麼木頭做的?箭頭是用牛筋還是鹿筋綁在木頭上?箭尾的羽毛是用什麼鳥的羽毛做的?」恐怕未等他把問題問完,都已經毒發身亡。這個鬘童子就和中箭的人一樣愚蠢。這個世界不用管它是永恆的還是短暫的,重要的是這個世界充滿著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最要緊的是如何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並達到涅槃的境界。至於世界是永恆或短暫,與解脫痛苦及涅槃毫無關係,所以我不回答他。」

 

    身為法師,同樣會碰到不同的眾生,有的很誠敬來向你請教佛法的問題,有的因為你是法師,他是在家居士,所以他要考一考法師,看看法師的學問有多大?但話說回來,就算在家居士研究了一些佛法的學問,考倒了法師,他能得到什麼?

 

    提到考倒法師,我在出家後,也碰上一個在家居士,當他第一次來拜訪我,居然是問我:「請問法師都讀了那些佛經?」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我嚴肅的告訴他:「這句話,應該是法師來問在家修行的居士,怎麼是你來問法師?」這個居士的利根還不錯,趕緊向我三頂禮認錯。雖然如此,卻破壞了善因緣成熟的時機。後來這位居士遇到難題,還是來共修,但等到問題解決了,卻又離去,大概心中對法師及佛法缺乏真正恭敬心的緣故。

 

    又有一對在家夫婦,對佛經也了解不少?他來跟我談論佛法二次之後,我請他有時間來共修,他拒絕的理由是那個時間都在聽某某法師的電台說法。既然如此,有什麼問題可以請教那位法師,也不用來問我,除非他們也是想要考倒我。於是我告訴他:收聽佛法演講固然可以增長智慧,但佛法重實踐,所以參加團體共修的功德利益更大,你寧可收聽廣播,卻不願參加共修,怎麼算是有智慧?

 

    有些在家居士從電視、廣播或網路了解了一些佛法,或者多讀幾本佛經,我慢就起來,處處想要考倒別人,這怎麼會是學佛修行的正確態度?近代高僧印光大師說:「學佛修行,別人都是菩薩,只有我一個是凡夫。」學佛修行,唯有對人謙卑恭敬才能真正得到法益,也才容易遇到善因緣,對自己的修行才會有真正的幫助。

 

昨晚念佛會,陳麗鳳居士送麥芽蘇供養。

上午林永順居士送蕃薯葉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