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

維摩詰居士

紫檀筆筒

日日春

黃龍玉印章  

   今天是農曆四月一日,早課之後加誦佛說維摩詰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以佛法的廣大含意來說,眾生都在病中,但病中若有文殊菩薩的智慧,從病苦中了悟佛法的真諦,得到真正的解脫,即是煩惱生菩提。

   農曆四月四日是文殊菩薩聖誕,為表示慶祝,讓眾生都知道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所扮演智慧第一的重要角色,早課後決定加誦一部經典。本來今天所要加誦的經典,也可以選擇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但對一般眾生來說,可能不容易領悟其中玄而上的道理,所以我選擇恭誦維摩詰經卷中之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也許眾生比較容易領會。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眾生不是在愁中,就是在病中,眾生的煩惱絲,最需要文殊菩薩的智慧劍,斬斷煩惱的根源。

   文殊菩薩代表佛去給維摩詰居士探病,跟隨的人很多,有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主要是此事為空前罕有,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想法:「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而維摩詰居士以疾示現,在小小的方丈室中,除了一張病床,還能容納這麼多跟隨的佛弟子,顯見並非常人。維摩詰名為居士,可是在文殊菩薩的眼中,實為「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世俗的眾生,前往探病,大概不離帶著禮物或紅包,關懷性的噓寒問暖一番,這樣的探病,已經算是圓滿。但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探病,自然不能落入俗套。所以文殊菩薩見了以疾臥床的維摩詰居士,除表達世尊的殷切關懷之外,一連串問了不少問題:「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居士所疾,為何等相?」「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顯然文殊菩薩都是在代眾生向維摩詰居士發問,因為文殊菩薩清楚知道維摩詰居士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點也不用擔心維摩詰居士是否回答得來。一個是曾經七佛之師,倒駕慈航而為文殊菩薩;一個是曾為金粟如來,倒駕慈航為維摩詰居士,他們的心念隨時可以相通,為利益眾生而演繹深妙的佛法,所以佛所說維摩詰經又名為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眾生要解脫的當然不只是病苦,還有 八萬四千種的煩惱,病苦只是人生的煩惱之一,也是眾生現實生活最常見的煩惱。

世俗眾生懂得探病技巧,可以讓病人樂觀寬懷,樂觀可治百病,寬懷才能清淨自在,有時內心的疾病,比身體的疾病還要嚴重難治,是故,探病是一門學問,也需要有高明的技巧,探病方知身無常,是苦源,因而更加體會學佛修行的好處,如此探病的結果,便有無量功德。

   針對文殊菩薩所問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詰居士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眾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就如同度化眾生念佛,可以告訴眾生念佛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解脫痛苦煩惱,生活得到喜樂自在,卻不必一定要說念佛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做準備,不了解佛法的眾生,可能誤會念佛如果只是在等死,可能覺得沒有多大的意思。

 現代社會有人生病,有人探病,可能是一件越來越平常的事情,維摩詰居士示現有疾,文殊菩薩代表佛前往探病,若眾生能學習到其中的一點智慧,面對四大不調,面對人生種種的痛苦,就不需要有任何的憂惱。

   今日恭誦「文殊師利問疾品」,但願眾生身心清淨,平安健康,更願眾生智慧充滿,智慧正是解脫眾生種種煩惱的良藥。

※昨晚念佛會、吳志鵬、廖惠美夫婦送蔬菜、木瓜供養。

    上午林永順居士送蔬菜供養。

    上午徐美娥居士送木瓜供養及供養三寶。

    下午吳安治、林麗芳夫婦陪同王秀遐居士來禮佛,王秀遐居士贊助講堂,林麗芳居士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2559年佛誕,於國曆五月二十四日(農曆四月七日)星期日晚上八時,舉行浴佛法會,歡迎光臨參加,同霑法喜,藉著浴佛功德,洗滌身心更為清淨自在,祈求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