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講堂上空的白雲


講堂上空的白雲之一


講堂上空的白雲之二


講堂上空的白雲之三


講堂上空的白雲之四


講堂上空的白雲之五




講堂上空的雲彩

美麗的白雲


   


日出


 


 


日出之一




黃昏講堂上空的白雲


黃昏景象


黃昏景象之一


落日



     每個人學佛的因緣都不一樣,但在學佛的過程中,可能都會遭遇到相同的心境,那就是初學時,因為學佛帶來寧靜與法喜,所以比較用功,覺得學佛不錯;但學了一段時間,好像境界沒有辦法突破,所祈願的事情又落空,於是又出現懈怠的現象,甚至懷疑佛法是否真能幫助改造人生,有的甚至因而打退堂鼓。何以祈願會落空,因為有些祈願可為,有些不可為,不是諸佛菩薩不幫助。祈願不可為時,只有更虔誠懺悔業障,直到業消境朗,就能達成心願。


    我經營部落格轉眼也有五個多月,在剛開始信心滿滿,可是經過一段期間,天天發稿很花時間,可是部落格的讀者卻沒有顯著的增加,有時也會懷疑,用這麼多時間在部落格是否值得?


    在電腦的操作上,我是不及格的,無法像學佛一樣,可以舉一反三,領悟較快。所以同樣上網,別人可以馳騁在無限的空間,吸收無限的資訊,我要找點資料,就無法隨心所欲,因為有太多的技巧,我無法運用。


    我經常徵詢一些懂得電腦的人,請教如何讓自己的部落格有更大的能見度,但是沒有人可以很具體的告訴我。好像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上別人的部落格,多與別人的部落格聯結,但如果這樣做法,可能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精神在電腦上,身為比丘,當然不可能像今日的年輕人,每天在電腦之前一、二十個小時都不覺得累,而且什麼事都不做,只搞部落格,也並非恰當。如果要快速宣傳部落格,只有買廣告,可是廣告費用不便宜,如果我經營的是商業性產品推廣的部落格,花錢打廣告,只要效果好,就可回收;但佛法的部落格,是不可能有回收,甚至免費寫文章給人看,都未必有人收看。一個缺乏讀者的部落格,就少了一份激勵的力量,少了一份感動。有時真想空一天或二天不寫部落格,可是如果不是天天發稿,進入部落格的人可能又更少,形成惡性循環。


    事實上,宗教的部落格本身就不容易吸引讀者,可能內容不夠刺激,不夠新鮮,不夠八卦搞怪。但佛法有關的部落格,如果也效法一般社會大眾搞怪來吸引讀者上網,好像與出家的身份又不太搭調,出家人對自己的言行,要比一般社會人士更要自我節制,否則隨時可能遭到譏嫌。我經常給自己警告,如果要做不如法的事情,乾脆不要出家;既然出家,就沒有必要去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


    就像今天早上與老師出身的紀錦義居士談到出家人種田賣農產品,甚至有人經營茶園賣茶,參加茶葉比賽,我就不以為然,因為違背佛遺教經中佛陀的告誡。而且如果有意從事商業行為,不如以在家居士學佛,如此一舉兩得。但紀老師對出家人比較慈悲,他認為有時為維持佛寺的收入,種田賣農產品無可厚非,尤其時代不同,出家人也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問題是出家人如果種田,從事商業行為,外界的觀感又當如何,不可能人人都像紀老師這樣慈悲。何況種田不投入心力,不可能種出好的農產品,如果太投入,又無法好好從事修行,而且從事世俗商業行為太久,可能也會被眾生度走,而不是度更多的眾生。


    我是經過多年在家居士修行後才出家,也是基於弘法利生的理念,才毅然決定出家,且一出家就當了開山和尚,所以出家這幾年,我一直在摸索學習的階段。例如在家時,只要想要做什麼,買點什麼,機車一騎就上街去,但現在如果沒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就盡量避免上街,尤其虎尾鎮上,比丘又少,很容易引起注意。


    五個月來,部落格的讀者始終無法大幅擴大,那種開始經營部落格時的興奮與自信,有時不免有一種挫折感。像這幾天,到部格的人少,就覺得發稿跟沒有發稿差異不大。這種瓶頸跟念佛修行一樣,有的人因缺乏感應,所以少了那股力量,但如果少了動力,想要有好的感應,或帶來生活的安樂,可能就更不容易。


    學佛修行不容易,有時需要有人適時的鼓勵打氣;經營部落格也不容易,如果進來部落格的讀者不能不斷的增加,未來真是一個艱苦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的頭像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釋悟耀)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