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是現代化的建築,歡迎參加共修


講堂讀經,是農曆每月十六日晚上,昨晚恭讀「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讀經時,都是長跪,但如果膝蓋受不了,可以站立,也可以坐著,只要坐姿端正。


不管是團體一起讀經,或是個人讀經,讀經與閱經是有區別的,讀經是從三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等開始,一直到將整部經書讀完,不能中斷。同時讀完並做功德迴向。在功德迴向前,當然也可持念往生咒三遍,七佛滅罪真言七遍、補闕真言三遍,再唱誦「懺悔偈」、「三皈依」等。


團體薰修,從頭讀到結束,比較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個人自行找時間讀經,比較容易會有中斷情事。例如讀經中途,一時口渴,跑去喝開水;或有電話進來,趕快去接;甚至在電話中聊天,忘了自己在讀經;或讀到一半,突然想起某件事情未做,趕快去做。以讀經來說,這樣都太不恭敬。


要知道,在你讀經時,不是只有你在讀經,護法龍天會來護持,法界眾生會來聽經聞法,所以如果一旦突然中斷讀經,是很失禮的一件事。如果經常發生這種讀經中斷的現象,這樣不但不能獲得讀經的功德力,反而有損功德。


悟耀就曾經處理過一個案例,有位居士經常在讀經時,中途停止去做其他事情,甚至一部經沒有讀完,以致後來招感無名病,醫師研判是躁鬱病,但用藥無效,經常突然發作,一旦發作,自主神經失去控制,所以怕得連車子都不敢開。後來經了解她的一些情況後,由悟耀與行福居士帶領她恭讀一部地藏經並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身體才有了改善。可見讀經是一件莊嚴的事情,不可兒戲視之。如果發心讀經,最好將一部經全部讀完,並做功德迴向。


如果環境不許可,就只要研讀經典就好,研讀經典就是深入經藏,了解經義的內容,如此可以增長智慧。在研讀時,可以視情況而停止,沒有中斷的顧慮。但讀經可以與法界眾生及累世冤親債主、父母師長廣結善緣,消除業障,增長智慧,有不同的功德力。


讀經除了不能中斷,在恭讀佛經時,必須保持態度虔誠,腔調不疾不徐,咬字清楚,不要心浮氣燥,拚命趕時間。在這種情況,經文的好內容,多少可以體會。例如恭誦讀「佛說無量壽佛經」,必須清楚記得十六觀想已經到第幾觀,而非有口無心,連讀到第幾觀都迷迷糊糊。而且,不快不慢讀經,也有一個好處,好的經義,可以多少記住了解。例如觀無量壽佛經中「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繫念。」從這二句話,你就可以體會,為何常要念佛,因為常念佛,佛就會進入眾生的心想中。也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如果你念得太快,就對這二句經文,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於如果要讀經,讀那一部好?可能要根據個人的願力,例如希望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消災解厄等,讀藥師經不錯;如要消除業障,可以常讀地藏經;如果要增長智慧,可以常讀金剛經。但個人有自己的體會,讀金剛經盡量在上午,不要在黃昏或晚上恭讀,因為對幽冥界的眾生好像比較不好。至於修學淨土法門,大概離不開淨土五經,也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


如果教育程度不高,先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阿彌陀經,如果熟悉了,再讀比較長或深奧的佛經,這樣對讀經才能保持歡喜心,不致畏懼而中斷。如果學會用朗讀的方式來讀經,也可適度提高興趣,同時讓周遭的人,不覺得是噪音。


總之,讀經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因為這樣,大家反而容易疏忽一些該注意的細節,有時連自己惹到什麼麻煩都不自知。如果能掌握要領,真是功德無量,因為這也是對法界眾生的一種法施,而任何的供養,以法供養為最殊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