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佛教新形象,高僧電影應多拍攝


        今天是十五年來,我有機會再進入電影院,接受虎尾的慧海文教工作室供養法師─招待到白宮戲院欣賞鑑真和尚動畫影片,出了家,還有機會進入電影院,真是機會難得。感謝慧海文教工作室的此一發心。


說實在,如果不是有人供養,而且雲林縣佛教會理事長會然法師等法師也一起接受供養,悟耀恐怕不敢獨自到戲院欣賞電影,即使放映的是佛教電影,也一樣。


畢竟人言可畏,眾生看到的是和尚進入戲院,他們未必知道,和尚看的是高僧傳的電影。


電影是下午二點卅分放映,悟耀二點十分就到達電影院, 許立昌 居士夫婦已在售票口前等待、服務。


       鑑真和尚是由慈濟所製作拍攝的動畫電影,就佛教界來說,有經濟能力的道場,能多拍一些高僧或佛教故事的電影,對佛法的弘揚,肯定會有幫助。像佛光山曾經拍攝有關觀世音菩薩的電視單元劇,一樣也不錯。佛法的教化,必須隨時代的進步而用不同的方法,所以鑑真大師影片的拍攝,作為一個比丘,我想慈濟的用心是值得肯定。


        但影片中,既然強調鑑真和尚是為傳律法,不惜冒生命危險東渡日本,如果到達日本以後,能將受戒的莊嚴盛況,稍加著墨,配以莊嚴的梵唄,對一般社會大眾的攝受,會有加深對佛門清規的印象。但整部電影,只配合幾首現代的佛教歌曲,雖然也很動聽,但似乎就是缺乏一種戒場莊嚴氣氛的臨場感。  


        記得悟耀在高雄阿蓮鄉光德寺,受三壇大戒,唱起莊嚴的梵唄,有時令人動容掉淚,畢竟鑑真大師的影片,應向社會大眾推廣,而佛教戒場等行儀如能適度加入,會更具攝受。另外,有關鑑真大師的偉大事蹟,內容也可更豐富一些。否則影片重點只有強調鑑真大師五渡日本失敗,第六次才成功,如果抽掉這部份,又如何說服一般社會大眾,鑑真和尚的確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高僧。


是以如果事先就了解鑑真和尚的故事,再欣賞這部動畫電影,情節就會顯得缺乏張力。這樣的情節,可能很難說服非佛教徒對鑑真和尚的尊敬,或佛教有什麼特別莊嚴殊勝之處,令人憧憬。如以冒險犯難的航海故事為經緯,外國影片都還抇得更傳神呢?


        鑑真大師受邀東渡日本傳法,當時他已經五十五歲,徵詢年輕的徒弟意見,大都沒有那種冒險的勇氣,但鑑真大師為傳播佛法,根本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終於感動徒弟,願意隨師前往日本。


        悟耀是中年學佛修行,五十六歲的晚年才剃度出家,想到鑑真大師在五十五歲的年齡,還能展現東渡日本的豪氣,後來甚至眼睛失明,照樣勇往直前,這份冒險犯難的精神,是很值得悟耀的學習與敬佩。不要說是鑑真,我手頭上有一本師父上淨下心長老出家五十週年的紀念專集,看到師父五十歲時,在教界已經有這麼多的成就,而我五十多歲才要出家,真是非常汗顏。


        師父說他是破例為我剃度出家,沒有留我在光德寺常住一、二年觀察;我也曾經告訴師父,此生即使在佛教界沒有什麼成就,最起碼不會做些有辱師門的事情。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碰上不少人為、天災、官府反對等障礙,而大師百折不撓,第六次終於東渡成功。在一千多年前,海上交通工具還不是很安全的情況下,大師的勇氣,實在不是今人所能想像。如果是悟耀,恐怕也像其徒弟一樣,聽說要遠渡日本,可能缺乏那種勇氣。


       尤其年輕時的悟耀,原本就不太喜歡旅遊或長途跋涉,因為出門在外,心中的顧慮太多,就養成不喜歡出遠門的習慣。在擔任新聞記者時,有時甚至會放棄免費的出國旅遊,別人要找這種機會都還找不到。


        所以我在欣賞電影之後,覺得自己要學習的不是鑑真大師勇於冒險的精神,而是他所展現的氣魄。我發現,高僧大德的成功,幾乎都是在六十歲以後,老年出家的我,常自問:十年後,我在佛教界能做出一番什麼事業?還是繼續庸庸碌碌的過活。


        說點題外話,十五年沒有進入電影院,震撼型的音響特效,對我來講,不是美感,而是有些不堪負荷,畢竟多年來我已過慣了寂寞清淨的生活。


        最後,還是要特別感謝許立昌居士夫婦的辛勞服務,給悟耀一次欣賞高僧傳電影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