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觀世音菩薩

心經書法

書畫家黃開祿墨寶

玉水桶  

   外甥許登揚夫婦上午來訪,談起他有一部老車,做為代步的工具,停在三和里家前的道路,一個多月前清晨,被嚴重撞擊,無法再駕駛,肇事的人逃逸,當天即向虎尾的大屯派出所報案,後來他查出是曾姓人士所為,對賠償之事,愛理不理,有人勸他採取法律的告訴,因為我在新聞界二十五年,他來聽聽我的意見。我請他到虎尾鎮調解委員會先了解提出告訴的法律要件,必須具備那些資料;再找民意代表陪同到大屯派出所了解對此案的處理經過,再做提出告訴的打算。我不禁感嘆,現代人心中失去了繩墨的規範,社會價值觀受到嚴重扭曲,連肇事都想逃避責任,這樣的社會,如何能獲得和諧安寧?

   早期的木匠都會用一種繩墨來量直線,所以房子、木器建造時,就不會變形走偏。一個富有理想、熱誠的社會,大家的心中,也都需要這種無形的墨繩來規範,這樣行事才不會走偏。然而,由於道德的逐漸衰退,導致這種心中的繩墨,幾乎蕩然無存。例如撞壞別人車子,不但沒有愧疚之心,還逃逸而去;被找到之後,又不願面對問題解決,反而造成別人更多生活的不便。

   在外甥來訪時,剛好紀錦義居士也來禮佛,他對車禍肇事的問題,也認為如要提出告訴,一定要準備齊全資料。過去他也有不太愉快的經驗,就是他騎機車,剛好從一位婦女旁邊經過,該位婦女自己跌倒,卻誣賴被他撞到,強行向他索取高額的賠償,這位婦女所依恃的是丈夫為律師,懂得法律,後來糾纏很久,紀老師還是理賠了對方兩萬元,讓他感覺這筆錢花得冤枉。

   後來吳安治居士也來禮佛,當時外甥夫婦已經離開,他覺得現代社會都不太重視禮義廉恥四個字,所以造成社會的亂源。現在的學生,學校不再特別教導他們禮義廉恥的觀念,出了社會,自然就沒有禮義廉恥的規範,只要我高興,想做就做,完全不在乎別人的觀感是好是壞。

   在佛教來說,這是處於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有一萬年。在末法時代,社會價值觀念不斷受到嚴重的扭曲,老實的商人很難生存,好人常被忽略,良心道德逐漸喪失,沒有羞恥心,只會不擇手段去強取豪奪,沒有是非觀念。觀察了解過去的歷史,就能體會在亂世時代,賢良正直的人何以會隱居起來,因為眾生無明,分不清是非善惡,賢良正直的人,自然不受歡迎。社會發展到這種地步,乃是眾生的共業所造成,也難以去責怪某一個人,最多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情去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如果調整不好,就會感覺日子過得痛苦煩惱。

   社會價值觀念受到扭曲,宗教信仰也不例外。持戒精嚴,老實修行的人,不會用譁眾取寵的方式來吸引信眾,但附佛外道,或偽作沙門人士,拿佛法做人情,無所不為,美其名為方便法門,我看不是方便,而是隨便。然而眾生對宗教的了解不足,所以喜歡攀緣政商關係的宗教,或喜歡搞噱頭的宗教,或喜歡賣弄神通的宗教,這些宗教的勢力擴張越來越快,加上政治人物為了選票,不分青紅皂白給予加持,往往變相鼓勵這些宗教的快速發展,而民眾喜歡趕熱鬧,反而正信的宗教被冷漠的對待,所以現今從事正信宗教修行的法師,必須有耐得住寂寞的本事,同時必須不受名利的誘惑,否則可能度化眾生不成,反被眾生所度化,因而跟著隨波逐流。

   摩詰經佛國品第一,寶積菩薩請求佛陀開示諸菩薩淨土之行,佛陀一一慈悲開示菩薩淨土的含義,最後強調「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舍利弗當時心中就有疑問,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但觀看娑婆世界的不清淨,到底是世尊在身為菩薩時的意念不清淨,還是佛土本就不清淨?

   佛有神通力,知道舍利弗內心在想什麼,就告訴舍利弗:「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舍利弗回答說:「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於是佛陀告訴舍利弗:「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原來娑婆世界並非眾生所想像,是一個穢土世界,乃因眾生的心不清淨,才會感覺娑婆世界不夠清淨。

   其實,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常見這樣的現象,如果心情好,看那一個人都很可愛;如果心情不好,看那一個人都不順眼。心情好時,即使開一點玩笑,也覺得對方有幽默感;但心情不好時,表達關心的話,也會被誤會在對他嘲笑或揶揄。所以我們常說萬法唯心,心可以造天堂,也可造地獄。在日常生活中,天堂與地獄的分別,常在一念之間。如果體會出這樣的道理,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時,就會用開朗的心境去面對;遇到快樂的事情時,也不致得意忘形,因而肇下禍端。如今社會價值不斷遭到扭曲,大家必須用這樣的心境來面對社會上許多不調和的事情,否則就會感到痛苦煩惱。有理性的人,適度的壓抑自己,不讓行為出差錯;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人,就會做了許多錯誤的行為,陷自己於人生的困境。

   達摩悟性論開示:「若知時而言,言亦解脫;若不知時而默,默亦繫縛。是故言若離相,言亦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繫縛。」

   眾生對因果業力,常半信半疑,達摩悟性論加以闡述:「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

   社會價值觀遭到嚴重的扭曲,多少人知道這是心已經出了問題?

    下午丁萬復居士來禮佛,送白柚供養。

    下午嘉義市從事印刷設計的羅敏文居士送來講堂所印製的羊年農民曆,並送牛蒡茶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