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面積不大,但電視頻道卻很多,有不少頻道都少不了美食的節目,可見享受美食,的確是現代社會流行的風潮。然而,如此重視生活享受的台灣社會,有痛苦煩惱的人卻越來越多,甚至有精神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可見生活的享受,或許有暫時抒發心情的作用,但對內心獲得真正的清淨自在,未必有正面的幫助。其實,人生的一切樂受或苦受,都來自自己的自作自受,也就是一切萬物造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

    現代社會因為媒體及網路的鼓勵,人心都在追求五欲的享樂,反而畏懼可以幫助眾生解脫痛苦煩惱的佛法。其實,拚命的追求幸福,未必就能夠得到幸福;拚命的追求美食,生活也未必能得到安樂。從雜阿含經佛所分析的道理,可以了解,欲樂的心越熾盛,產生的痛苦、煩惱也會越多越劇烈。只是在沒有覺悟之前,會把虛幻的欲樂假象,當作是人生一種真實,不可或缺的東西,甚至誤認活著本來就是為了享受歡樂,有人還以不斷的追求歡樂,作為解脫痛苦、煩惱的方法;就好比一個人口渴時,拚命的喝冰水或糖水,以為這樣可以解渴,卻不知解渴的效果不如平淡的開水;甚至有人以為酒喝多了就可以澆愁,結果反而是愁更愁。

    人身難得,所以出生為人,並非大家所想像的容易,因而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未來才有機會繼續出生於人道、天道甚或成就佛道。出生為人真的不是很容易,凡夫漂流在五趣的生死洪流中,就像大海中的烏龜難以出頭。佛問諸比丘:「譬如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阿難白言:「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遶亦爾,不必相得。」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相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

    為何再生人身如此困難?佛開示:「彼諸眾生不行其義,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實,展轉殺害,強者陵弱,造無量惡故。」所以佛勉勵比丘應精進用功,深入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才不會產生痛苦煩惱的惑業。

    眾生對人身難得的道理,恐怕難以相信,以為死後可以再出生為人,或者以為死了一了百了,這種對生命的常和斷的觀念都是邪見,只會造成眾生在人生的欲望大海中迷失。

    有一天,佛與比丘來到深嶮巖,告訴比丘:「此巖極大深險。」當時有位比丘白佛言:「世尊!此極深嶮,然復有一極深嶮極嶮於此,甚可怖畏不?」佛同意他的說法,並進一步開示其中的道理:「謂諸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彼於生本諸行樂著,於老、病、死、憂、悲、惱苦生本諸行樂著,而作是行;老、病、死、憂、悲、惱苦行,轉增長故,墮於深嶮處,墮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深嶮之處。如是,比丘!此則大深嶮嶮於此者。」佛揭示一個人如果執著於喜樂的種種享受,就會導致生老病死等種種苦惱,就如同處於懸崖,往下探望,因而生起恐懼害怕之心。

    追求歡樂享受是一種人性,但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好處。

    因而佛在雜阿含經中開示:「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也就是說,凡夫執著於欲樂享受的追求,有追求就有有貪愛的煩惱產生,有貪欲的煩惱就會有產生瞋恚的心,有瞋心就會產生愚癡無明的習性出來。導致身也苦,心也苦,就好像一個人中了兩支毒箭。但如果有學佛修行,面對貪瞋癡的種種誘惑,能夠保持不染的清淨心,即使有痛苦煩惱,最多只是中了一支毒箭,身受苦,但心未必受苦。可是大多數的凡夫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反而常為解脫痛苦煩惱,而更加執著追求欲樂的享受,使痛苦煩惱不滅反增,最後幾致難以自拔。

   所以我看到社會上經常舉辦海洋音樂會,美食品嚐會,旅遊狂歡會,明星簽名會等活動,眾生狂熱追求崇拜的景象,顯然不知人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道理,於是越刺激,追求的人越多。

當眾生對享樂的追求越狂熱,對佛法的求知也會越淡薄。殊不知,享樂是痛苦煩惱的根源,而佛法卻是幫助眾生解脫痛苦煩惱的智慧,並能維繫眾生獲得長久的安樂。

講堂周遭常見斑鳩,有的斑鳩看我拿單眼照相機會害怕,常在四樓陽台出現的一對斑鳩,似乎知道我不會對牠們有惡意,所以常常在我離開陽台,牠們還未離開。

上午王繡美居士送蕃薯葉供養,並繳交朝山費用。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八月十三日(農曆七月十一日)星期六早上六點半,前往埔里台灣靈巖山寺朝山。兩部遊覽車已經額滿。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八月十七日(農曆七月十五日)星期三下午二時,舉行超度法會,不收費用。若欲參加,請事先報名。請蓮友自備水果素齋祭拜所要超度的親人,以親自參加誦經為原則。當日恭誦「慈悲三昧水懺」、「地藏經」。中途休息時間,由蓮友擲筊請示超度親人是否來參加法會,親自感受超度的殊勝。若是無法親自參加超度法會,每超度一位往生親人,酌收二千元功德金(包括代為準備供品)。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