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緣起性空,緣起緣滅,只有隨順因緣,才能無得無失,清淨自在。

佛教常說緣起性空,人與人之間的相聚,是由於因緣和合而促成,不是某一個人可以決定。例如參加三壇大戒,不是有三師和尚就可以成就因緣,也不是有戒子就可成就因緣,而是種種因緣的成熟所促成,每一個人都無法主宰因緣,但每個人都成為因緣和合的一份子,因緣才能成熟,這個道理叫做性空。就像泡茶,必須有茶葉,也要有火,同時也要有水,還要有泡茶的技術,如此種種因緣和合的成就,才能泡出一壺好茶。

    人生有緣起,自然就會有緣滅;有生就會有死,有垢才會有淨,有愛就會有恨,彼此相對應,了解這層的道理,對人生的起落,自然就容易看開。從十二因緣法,可以觀察出人生的因果流轉,人自無明開始,經歷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也就是由於無明、行、識所造的業,故有名色、六入、觸、受之果,由於今世有愛、取、有所造的業力,來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所以此生故彼滅,此滅故彼生,無生即無滅,這也是佛教教導大家修行,解脫輪迴果報的道理。

學佛修行必須了解因緣及因果的道理,選擇一個正知正見的道場,是必備的條件,再來就是找一個與自己有因緣的道場,道場很多,必須與自己有因緣的道場,才能得到法益,才能容易感受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我過去在演講時,常強調一個道理,那就是平日要善於觀察,那一位是我人生的貴人,當我有困難時,就可以向他請教或求助。好比我們在看病之前,先要打聽一些醫師的專業能力,才不致被誤診,受一些不必要的苦。

    除了選擇有因緣的道場共修之外,就是必須了解人生的一切苦受、樂受都是由於因果所帶來,種善因必享樂果;種惡因必遭苦果。所以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何以要人懺悔業障,業障不懺悔,等於欠銀行的債務沒有償還,銀行會繼續追債下去;如果這個債是向地下錢莊借的,討債流氓可能登門要錢,手段極為惡毒恐怖。只有透過念佛拜佛誦經等,並做功德迴向,才能消除減輕往昔的業障,並獲得諸佛菩薩的慈悲加被,在自力與他力的結合下,消除或減輕業障,如此生活才能獲得安樂。

    回顧念佛會成立將近二十年,在這裡共修的蓮友,來來去去,緣起緣滅,印証人生的確是聚散兩無常,看著蓮友懷著信心而來,又因對佛法不能深入體悟,退轉而去,接著又有新蓮友的加入,如此悲喜交集,構成一個無常的人生,只有學會隨順因緣才得更自在。

    人生既是因緣法,所以凡事不用強求,但因緣來時,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因緣散時,徒留悔意嘆息。

佛法強調深信因果,今生不好的命運,是由於過去世所做的業力造成;所以今生要改善,求得安樂,必須懺悔,精進修行,以消除業障,才能增長福慧。若是想要依賴神通改善命運,容易流於迷信,對改善人生沒有多大的幫助,因為神通敵不過業力,只有了知佛法的真理,並且身體力行,才能在人生苦海中,度過重重的風浪,以致登上清淨彼岸。

    維摩詰經中,文殊菩薩問維摩詰居士:「欲度眾生,當何所除?」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答曰:「當行正念。正念當行不生不滅,不善不生,善法不滅。」所以維摩詰居士強調煩惱可以生菩提,所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佛度有緣人,眾生若要將煩惱轉化為菩提,只有親近善知識,親近佛法,佛法才是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智慧船。

今晚八時念佛會,歡迎參加共修。

農曆十月十六日星期二晚上八時讀經,恭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歡迎參加,讀經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 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