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能離開生活,離開生活佛法即無處覓菩提。眾生生活要獲得真正的安樂,需要有藥師經的慈悲,更要有金剛經的智慧,這樣生活才能更圓融,心有空性,卻不失妙有。
明天晚上八時讀經,將恭誦藥師經。今天是農曆十月十五日,早課之後,恭誦一部金剛經。藥師佛關心眾生的幸福安樂,平安健康;本師釋迦牟尼佛開導眾生的人生智慧,智慧是在人生苦海中的般若船,幫助眾生順利度過千重波萬重浪,解脫世間的痛苦煩惱。
學佛修行不能離開兩大精神支柱,那就是慈悲與智慧,只有悲智雙運,所修持的佛法,才能通過種種感性與理性的考驗。是故,在未出家之前,我打算一字一拜佛經,第一部選擇的是藥師經,希望學習藥師佛的慈悲,減輕眾生的病苦;第二部選擇的是金剛經,希望學習佛陀的般若智慧,幫助眾生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不要在茫茫大海中迷失。
在俗家時,比較常誦金剛經,因為自認學佛修行,智慧不如人,而學佛修行除了慈悲之外,智慧也相當的重要,有智慧的人,就不容易迷信,有智慧的人,不會經常妄想塑造個人崇拜。尤其附佛外道,最喜歡營造個人崇拜的氣氛,最後只會害人害己而已。出家這幾年來,比較少誦金剛經,反而比較常誦藥師經、地藏經等,因為眾生及蓮友心中常有苦,迫切想要幫助他們在生活中離苦得樂,因而苦口婆心請他們多誦地藏經以消除業障,多誦藥師經或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增長他們的福慧,減少生活的煩惱與痛苦。
金剛經是列入般若部的經典,也是大般若經的思想靈魂,是一部智慧的經典。但是任何一部佛經除了智慧之外,必然與生活息息相關。菩薩成佛必須與眾生發生密切的關係,好比一棵大樹,眾生為樹根,菩薩為花果,樹根長得不好,花果長得也不會好,所以菩薩必須以大悲水來澆灌樹根,讓樹根可以充滿活力,以成就美好的花果。
是故任何一部佛經都可用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眾生有時需要慈悲對待,有時需要以智慧對待,有時需要威嚴來對待,有不同的眾生,所以佛開示不同的經典來幫助眾生,所以只要仔細研讀思考,佛經不可能與眾生的生活無關。金剛經亦然。
有人可能誤以為只有藥師經、地藏經才能消除業障,其實,金剛經同樣可以消除業障。金剛經能淨業障分,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即可明白,恭讀金剛經也能消除業障。但業障在消除,並非用肉眼可以看見,必須用心去體會才行。
金剛經揭示一個道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經形容人生常用如同樹枝的露水,只要太陽出來,露水就會消失。意味人生乃為空相,有生必有滅,沒有一件是可以永恆堅固可靠的東西,生命亦然,所以凡事學會放下,不用執著。我們生活的許多不良習氣,就是來自執著,因為執著而引發不必要的磨擦與衝突,導致衍生種種的煩惱與痛苦。但有的人曲解這一句偈,好像學佛修行的人,應該放棄一切,因為人生的一切,包括榮華富貴都會成為夢幻泡影。如果這樣的解讀,學佛還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可言。學佛初步當然是為了改善生活的品質,再進一步才是為了成就佛道,是漸進式的成長,並非學了佛,什麼都要看空,什麼都要放棄,如此佛教就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佛說金剛經只有五千多字,但是有些高僧大德說金剛經動輒超過十萬字,甚至是二十萬字,最多我只能讚嘆講經者博學多聞,但是我不認為講金剛經者懂得金剛經,因為文字講得太多,便著了文字相,便有了知識障,覺得自己懂得比別人多,實際講經說法,旨在闡述佛所說意涵,應該避免天馬行空去發揮,賣弄自己的才智。既然智慧是度生死苦海的寶筏,只要舟船牢固即可,不需要太講究豪華或附加不必要的設備。因為說金剛經,文字相也不應著,最後才能破妄顯真。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要過得幸福快樂,必須具足物質的糧食與精神的糧食,藥師經代表的是物質的糧食,金剛經代表的是精神的糧食,兩者都無法相互取代,也不可或缺,這樣生活才能和諧圓滿,才能獲得真正的歡喜自在。
※ 昨晚念佛會,陳麗枝居士轉送其母親吳秋夏老菩薩供養三寶;另外王薇焮居士新工作首次領薪,供養三寶;一元齒輪工業社王建雄居士也供養三寶。
※ 昨晚念佛會,林義傑居士供養花生、丁萬復居士供養蘋果、吳志鵬、廖惠美夫婦供養涼粿,廖惠美居士通過高考,正式分發到雲林縣政府社會局服務,圓滿了她成為公務人員的心願。
※ 昨晚念佛會結束,台灣省舞獅技藝會總幹事王宏隆來訪,送茶葉、柳丁、米麩供養及明年的日曆、年曆。
※ 上午王建雄居士送蕃薯葉供養。
※ 農曆十月十六日星期二晚上八時讀經,恭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歡迎參加,讀經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 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 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