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不到巴掌大的木頭,雕刻了腳,在腳上又雕刻一隻蜘蛛,大家輕易就會知道它的含意就是「知足」;可以當文鎮的小銅佛,大家都知道這是開心彌勒。眾生都知道知足常樂,但要做到卻不容易,因而眾生常煩惱,常不快樂。

 

    每天早課之後,從三樓佛堂下來,都會向庭園中的觀世音菩薩問訊,這些日子,南美朱槿盛開,在問訊時,常會聽到嗡嗡的聲音,仔細看就能看到不少蜜蜂忙著採蜜,感覺牠們好像很知足快樂。

 

    早晨在四樓陽台捕雲,常見麻雀,有時兩隻,有時四隻不等,寒風中依偎在一起,感覺牠們也很知足。當然,快樂的小鳥,不只是麻雀,看得到的也有八哥、白頭翁、斑鳩、樹鵲等。

 

    常來講堂的蓮友,年紀都比較大了,經過風霜歲月的洗禮,他們的人生觀感很簡單,平安健康就很知足。尤其照顧過病患或自己生過病的人,感受更為深刻。

 

    每當看到鳥類在一起的和諧生動鏡頭,我也覺得很開心,甚至發出會心的微笑。有時想到人與人之間,如果能經常拉近距離,不太親暱又能保持親切,是多麼的自然,多麼的喜樂。但人是很矛盾的動物,太親近了,沒有距離感,反而容易起口角;如果距離太大,又覺得疏遠。所以人與人之間最適當的作法,反而是保持安全的距離。

 

就像一個人所以崇拜一個法師,常是因為距離遠一點,因而生出尊敬。距離近一點,就覺得法師也是凡人,沒有比他了不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實在很微妙。如果用在政治上,一旦你與某人保持適當的距離,可能就會被對方或周圍的人,歸類與誰同派系,因而跟你疏遠起來。人常因了解而分離,也常因誤會而結合。所以人要知足,經常思考我能給朋友什麼?不要總是想,盼望朋友給你什麼?盼望未必會得到,一旦沒有得到就會失望,甚至產生彼此的嫌隙。

 

    身為一個法師,我常關心自己能給人家什麼,而不是蓮友能給我什麼?所以每當接受蓮友的供養,常擔心自己的福德是否能福蔭人家什麼?佛法四念處,明白告訴我們「觀受是苦」,但眾生常覺得受是一種快樂,因而盼望擁有一些東西,一些財富;稍微擁有了,又想追求更多,又想跟人比較誰多誰少?誰富誰窮?因而最後搞到自己常不快樂。

 

    生活中我很容易滿足,同樣好吃的水果,我一定選擇比較便宜的來買,因為價格不是決定口福的絕對因素,重要的是你用感恩的心來享受它的美味,如果在吃的過程,放進了價格的考量,反而讓我多了心痛的感覺,就吃不出水果的美味了。

 

就像吳安治居士常說我可以一整年吃玉米,也不會覺得膩,實在佩服。對別人來說,玉米只是一般的農產品,所以吃不吃都無所謂,甚至有人胃不好,還不能吃太多。我喜歡吃玉米,胃也可以消化,只要幾十元,就可享受其中的美味,如果抱持對農民辛苦栽培的感恩,或許味道會更芳香。誰說一定要鮑魚、松露、龍蝦等名貴的東西才能吃得滿足,滿足在心,不在高貴。

 

    知足的心才是快樂的泉源,雖然金錢很重要,但金錢無法滿足一個人的心;政治的權力也很重要,但政治的權力一樣不能滿足一個人的心,甚至容易讓一個人患得患失,想要擁有,卻失去更多。

 

    佛遺教經: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人的痛苦根源,就是不知足,覺得所擁有的太平凡,希望找尋更好的東西,殊不知,一個人不能知足,即使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是獲得短暫的快樂,過一段期間,還是會再去追求另一種欲望,但不是每一次都很幸運可以達成。佛說:「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人的欲望不會有止境,如無量壽經所說:「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適有一,復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糜散。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所以一個煩惱多的人,想要解脫諸苦惱,凡事應觀知足。

 

    是故,心境的營造很重要,知足的人,營造快樂的環境比較容易;不知足的人,想要不斷追求快樂,但實際所得到的是煩惱多於快樂。因為有追求,就會有失落,想得難免有失。

 

   心境的快樂,和物質的滿足未必成正比,相反的,物質的欲望越多,快樂的程度也越低,像不丹這個佛教國家,原本生活物欲簡單,人民快樂指數高。等到開始發展了經濟,快樂的指數就大大的降低。

 

    物質文明不斷的提昇,卻反而造成精神文明的退步,所以現代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越來越多,物質的繁華空前發展,但人類的痛苦煩惱也達到最高峰。是故,知足常樂,也是佛法的一種修行,修得好,心中清淨無染,就能解脫世間的痛苦煩惱。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農曆十一月十六日讀經日,當晚恭誦「普賢行願品」,歡迎參加恭誦,消業增福慧。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慶祝農曆1117日(國曆13)阿彌陀佛佛誕,當

天晚上八時,舉行慶祝法會。法會之後,茶點聯誼。歡迎參加,同霑法喜。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