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可以消除業障,念佛可以增長福慧,念佛因而可以改善命運,但念佛一定要攝心,攝心念佛,功德利益更為殊勝。

 

修持佛法,不管是禪是淨,皆重在攝心,唯有能攝心,才不致妄念紛飛。如果念佛不能攝心,流於口念心不念,散亂念佛,難以體會念佛的輕安與禪悅。誠如古德所說:「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攝心念佛,消弭妄念,就如同守城防賊一樣,時時刻刻都在提高警覺,妄念便會逐漸減少,心靈得獲清淨。

 

攝心念佛,應當有要領,才能更彰顯其殊勝的效果、法喜。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開示眾生念佛的方法「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母子互相思念那種情境,如果大家可以體會出來,就更容易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十念法是攝心的一種,也就是從一念到十,反覆練習,次次皆精準。別小看只有十念,若不攝心,可能念到八或九,或可能念到十三、十四而不自知,如此莫由攝心。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教導大家將十聲念佛,分成三、三、四或五、五,這樣有助記憶,確實有助於精準十念,是個不錯的方法。

 

悟耀則獨創法輪十念法,將法輪放在自己的心中,透過法輪的米字座標,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由右上而右下,由左上而左下,剛好八聲,卍字為九聲,內圓圈為十聲。以此來默念佛號,每次都能念得又快又準。以法輪十念法來反覆練習,可以幫助攝心,讓自己的心不受雜念的干擾,心中容易清淨,心淨智慧生,處事自然順手圓滿。

 

    是故,印光大師開示:「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攝心念佛說來簡單,行持未必容易。就像吃飯是否夠簡單,但是為何還是有很多人食不下嚥,吃得煩惱不斷。念佛法門最殊勝之處是,隨時隨地都可行持,所謂行住坐臥,一句佛號不離於口,日久念深,必有所得,小得是在現世生活中,得到清淨安樂;大得是解脫生死煩惱大事。

 

    誠心念佛,念佛攝心,信願行具足,並做功德迴向,利益法界眾生及累世冤親債主,必能改善命運。但念佛時有口無心,功德利益大打折扣。是故,攝心念佛很重要,念佛攝心,容易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容易獲得佛力慈悲加被,功德更為殊勝,有助化解人生種種痛苦煩惱。

 

是故印光大師開示:「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注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絕對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可得往生之益。」

 

當知,念佛攝心,攝心念佛,功德無量,化貪瞋癡三毒猛火為清涼風,化一切煩惱為菩提。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