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人會學佛修行,大概不外是為了改變不順的命運,或生活獲得安樂。但學佛修行也必須保持正確的態度,更能彰顯立言、立德、立功的功能,幫助人生起了潛移默化的正面作用。是故,除了必須好好懺悔業障之外,更應具備四正勤的修養。所謂四正勤,又名四意斷,也就是四種意志的決斷實行。四正勤是指「已生惡法令斷滅」,例如既然要修行,不良的生活習氣,就應盡量斷除;「未生惡法令不生」,既然本來沒有的壞習氣,修行之後,更應避免染上;「未生善法令生起」修行之後,想要改善命運,必須多做善事;「已生善法令增長」修行之前就有在積德行善,修行之後,對積德行善更應積極去做。

 

    四正勤的觀念很簡單,但生活中要念念在茲,卻不容易。換言之,學佛修行的人,必須隨時做到斷惡生善。佛法既然強調因果,所以每做一件事情,不管善惡之因,都會有它的果報。如果深信因果的人,奉行四正勤的工夫,就會做得更積極自在。否則,就會覺得學佛修行只是增加生活的束縛,讓自己的生活顯得單調乏味。眾生可能不知,享樂就是在造業,造業的福報享盡,受苦的業報就會隨著來臨。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告諸比丘:「猶如山河、石壁、百草、五穀,皆依地而得長大,然復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四正勤就是勉勵比丘隨時住在不放逸之地。也告訴眾生,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理念,很容易就會放逸懈怠,而奉行四正勤如同住在不放逸之地,令一切善法長大。

 

    四正勤的工夫,與古人所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觀念相通。小時,我常跟母親外出,當時地面還沒有柏油路,有能力穿鞋子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習慣赤腳走路。所以我常看到母親將地面的碎玻璃撿起來,將路中的石頭搬開,她怕別人不注意踩到玻璃碎片,或踢到石頭跌倒,母親的這種發心,做得很自然,也不覺得自己在做善事。

 

    今天大家學佛修行,即使懂得所謂四正勤的理念,可是很多人做起來會覺得束縛、不自在,那就是缺乏自然的發心,如果發心很自然,連在做善事的觀念都沒有,那就會感到自在快樂。

 

    斷惡生善,同樣要採取漸進的辦法,才不會覺得負擔。如吃肉,難免造殺業之因,本來吃肉常是親自殺、聞殺或為我而殺,現在改為三淨肉,不再親自殺、不再聞殺,不再為我而殺;或是一週七天都吃肉,改為只吃六天、五天、四天,甚至改掉吃肉的習慣。如同戒煙,越抽越少,甚至不抽。像有些人喜歡在紅綠燈停車時,在安全島隨意丟垃圾,就是缺乏正確的環保觀念,壞習慣應該改掉,才不致破壞環境的美觀清潔,隨意撿垃圾或勸導別人不要隨意丟棄垃圾也是一種善事。

 

在生活當中,大家常會不經意的做了壞事卻不自知,因為在他的心中,不覺得那是壞事。如果具有四正勤的觀念,就可以戒掉許多生活上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在別人的眼中都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嚴格說,四正勤不是修行,卻是修行很重要的基礎,基礎做不到,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就不可能圓滿。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