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媽祖熱的季節,眾生對迎神賽會趨之若鶩,對念佛修行覺得負擔。殊不知,念佛者佛念之,即使眾生如頑石,佛仍常念之。眾生難度,仍待機緣度,盼望早一天頑石點頭。

 

昨晚念佛會,有三位蓮友沒有請假未來念佛,台中的陳麗美居士由年輕女兒楊雅雯陪同來,雖未上三樓參加念佛,但年輕人肯陪同父母親近道場已經不容易,只要機緣成熟,她就會上去念佛。其實學佛修行的人大概都可以體會,親人不容易度,反而是外人比較容易度。度自己的親人學佛修行,只有以身作則,讓時間來做安排,勉強不得,畢竟每人親近佛法的機緣不同。

 

昨晚心血來潮,為林泰利居士的事業祈福,也為陳麗鳳、陳麗美姐妹加持身體。我不只一次說過,加持有效果,不是悟耀的能力,而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被。

 

八個月來,住彰化的張敦智博士都不缺席,準時參加念佛、誦經或慶祝諸佛菩薩聖誕,也是很難能可貴。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佛常在憶念眾生,眾生可常憶念佛?不過,佛知眾生心,所以眾生一時的迷失,但佛一定有耐心等待,如同慈母盼望遠遊的兒子早歸。

 

    東晉時,有位道生法師,年方十五便登講座,二十歲受具足戒,曾從鳩摩羅什法師受業,德望不錯,為當時宗門法將。

 

    當時翻譯完成的「大般泥洹經」提到除了「一闡提」(指斷絕一切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這個見解是當時大家所強調認同的真理。但道生法師深入研究佛經的要義,後來開悟,主張「一闡提皆得成佛」。但舊學大德認為道生的主張是邪說惑眾,違背佛經的原旨,於是決定將道生法師擯出僧眾。

 

    道生因世俗的是非難辨,覺得天下無人可以共同討論佛法,於是聚集許多石頭為聽眾,有一次在宣講「涅盤論」時,又講解到一闡提的經句,道生法師對這些石頭說「一闡提也有佛性」接著道生法師又問石頭,他所主張的是否契合佛心?,說也奇妙,那些石頭居然一顆一顆的點頭,留下一段「生公說法,頑石頂點」的佳話。

 

    後來北涼曇無讖的譯本「涅盤經之後品」完成,其中就說「一闡提人悉有佛性」與道生法師的主張契合。

 

    道生法師面對的是一堆石頭,我面對的是有情眾生,照道理有情眾生比石頭的覺性要好許多。然而當眾生正在執迷歡樂的追求時,正如頑石一樣。然而頑石終有點頭日,何況是有情的眾生。有朝一日,一念能悟,即能深刻感受佛的慈悲圓融。道生法師對石頭都不放棄說法,何況我面對的是有血有淚的有情眾生?我也要學佛的慈悲與智慧,不捨眾生,常憶念眾生,相信眾生自有覺醒日。當知,    念佛人佛常念之;佛常念眾生,眾生也要念佛,才能相應,才能解脫世間的痛苦煩惱。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是故,度化眾生,心中則無眾生可度,悟耀向佛學習,明白眾生的種種欲望,甚至為一些世事執著、癡迷,但佛不會輕易放棄眾生,隨其本性,種種因緣,譬喻言辭及方便力而為說法。是故,眾生難度,悟耀堅持待機緣而度。

 

今日照片為昔日念佛會檔案照片。

昨晚念佛會陳阿柳居士、陳麗美居士為觀音菩薩聖誕供養三寶。丁萬復居士供養香蕉。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於農曆二月十六日(國曆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五晚上八時,恭誦觀音三經,歡迎參加。農曆二月十八日(國曆三月二十四日)星期日晚上八時念佛會,恭唱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歡迎參加。農曆二月十九日(國曆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一晚上八時,舉行慶祝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