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普賢菩薩聖誕,早課時,準備了壽桃壽麵及水果供養,並以虔誠恭敬之心,恭誦「普賢行願品」。菩薩與眾生的關係,如同大樹王是一體的,眾生如樹根,若根得水,枝葉花果皆悉繁茂。是故,當知學佛修行,成就佛道,離不開眾生;眾生刻苦修行,也能成就菩薩道,甚至是無上的佛道。

    普賢菩薩所發十大願,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是眾生學佛修行的最好典範。不要說是力行,眾生若能虔誠且經常恭誦「普賢行願品」,就有無量的功德利益。經言:若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

普賢菩薩之第九大願恆順眾生,經言:「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分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於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所以禮敬諸佛,更應隨順眾生,讓眾生生歡喜心,就是讓諸佛菩薩歡喜。修行人對諸佛菩薩與眾生的對待態度,不能有分別心,用隨順眾生做為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是最為無上的禮敬。

    是故,普賢菩薩行願品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普賢菩薩之恆順眾生,與觀世音菩薩所行之大悲解脫法門相通,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常行四攝法,四攝法之同事,即是恆順眾生,菩薩的德行都以能給眾生帶來利益為慈悲方便。此外,恆順眾生,又與維摩詰經的文殊菩薩探病相通。維摩詰居士言:「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父母亦癒。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恆順眾生說來容易,做來則為難行苦行,尤其眾生無明難度,隨順更要有智慧,並非世俗的濫發慈悲,基於眾生有種種不同的心性,因而必須以種種智慧方便來度化、對治不同的眾生,如同念珠有一百零八顆,用來解脫眾生各種不同的煩惱。

    是故當知,修行普賢菩薩十大願,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可以幫助眾生出離煩惱大苦海,更能導歸眾生於極樂。淨土法門的殊勝,乃因諸佛菩薩的廣大願海,最後都是導歸極樂,所以念佛法門最為當機,是十方諸佛所同讚嘆。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6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悟耀法師著作: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訂價二百元。悟耀法師人生解惑,訂價三百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