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法相莊嚴。
早晨的天空
落日
黃昏
紀錦義居士來禮佛,說他的一位朋友因人情難怯,去參加某佛學班的課,但聽不懂,我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而已,並非真正的學佛修行。現在佛教界有一種現象,參加上課或共修,不是純粹為了學佛修行,而是從世俗的人情、面子等考量,所以表面有很多人在學佛修行,但我覺得他們連門檻都沒有跨入。佛度有緣人,學佛修行要有所利益,必須遇到自己有緣的善知識或法師,這樣才能獲得殊勝的利益,業障消除,福慧增長。
有人還存有一個觀念,如果諸佛菩薩靈感,就來示現度化他修行。除非他是大菩薩轉世,一時迷途,諸佛菩薩才會悲憫示現度化,否則佛度有緣人,你不親近佛,就得不到諸佛菩薩的慈悲加被;你不親近善知識,就不能得到善知識的指引迷津。
學佛修行的次第是經律論三藏學問,如果佛經一竅不通,戒律之心難生,學佛不受戒守戒,定力與智慧難生。如果直接從「論」切入,卻不知有佛經,如同起高樓於空中,根本不可靠。所以學佛修行必須按步就班,不能好高騖遠,如果只上某一種佛學課程,就誤認是在學佛修行,必難得到法益。學佛修行必須通宗了解,再一門深入修行。否則執於宗派門戶之見,最多只能說是在研究某一種學問,研究學問也許沒有壞處,但浪費許多時間,心靈的修練上,也未必得到好處。
每個人因緣不同,所學習的法門也未必相同,有人只是老實念佛;有人專心持咒;有人恭敬誦經。在此之前,如果不能親近善知識,可能不知要走那一條修行的道路,像楞嚴經中,也許你喜歡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也許你喜歡大勢至菩薩的念佛法門。或是淨土五經中的普賢行願,可以學習普賢菩薩的十種願力。從阿含經可以學習四念處,學習八正道,學習七菩提分。經常親近善知識,有迷惑時可以得到解惑,同時可以增益一切的善緣。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要親近一切的善緣,例如你知道那一個人水電工人技術高明,索費又公道;你知道那一個醫師的權威是在那一科,就不會病急亂投醫;知道任何行業的善知識,對我們生活碰上難題時,助益就會越大。所以善知識,不只是指法師,而是有益於我們實際生活或心靈的專家,都是理想的善知識。如果平日沒有這樣的觀念,碰上生活難題時,就無法得到盡快的幫助解決。
但人的習性,通常是病苦時,才要知道明醫何在?心靈徬徨時,才要知道明師何在?碰上毒澱粉時,才想了解安全可吃的食品在那裡?甚至看到廣告,就會盲目相信。
維摩詰經中,文殊菩薩問維摩詰居士:「欲度眾生,當何所除?」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答曰:「當行正念。正念當行不生不滅,不善不生,善法不滅。」所以維摩詰居士強調煩惱可以生菩提,所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佛度有緣人,眾生不親近善知識,又如何能知道煩惱生菩提?又如何能知道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所以維摩詰居士開示:法師弘法,要能做到「善別諸根,斷眾生疑。」如果大家一窩蜂去上某一種佛學課,又如何能善別諸根,讓自己對學佛修行沒有疑惑呢?
※ 今天接到廖淨、林孝忠、黃錦綉等三張劃撥單,有的贊助講堂,有的供養三寶。供養三寶,我學習觀世音菩薩接受無盡意菩薩的供養,又轉而供養佛及多寶佛塔,我為發心供養者代為供佛。至於贊助講堂者,日後在觀自在刊物披露芳名。
※ 台中的 林水 居士來訪,供養茶葉及紅包。
※ 社團法人雲林縣觀自在文教功德會訂於 六月九日星期日上午八時 ,在虎尾國小活動中心舉行硬筆字抄經淨心比賽,暨六月茉莉音樂舞蹈欣賞會。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但講堂只靠蓮友自由的捐獻護持,沒有做法會、經懺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發心護持,金額多寡皆可。同時講堂開始受理蛇年光明燈,每盞五百元,如果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歡迎點光明燈,如同贊助講堂,讓法輪常轉。贊助講堂及點光明燈,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此外,前年阿彌陀佛佛誕時出版的「悟耀法師人生解惑」還有存書,每本定價三百元,彩色印刷,賣書的書款全歸講堂,歡迎贊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