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夕陽有飛鴿點綴,更顯得詩情畫意。


早晨的觀世音菩薩


黃昏的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早晨的太陽



夕陽之一


夕陽之二


夕陽之三


夕陽之四


夕陽之五




    中國時報報導寺廟經營環保化,乃是時代的潮流,有不少著名的佛寺廟宇,不是取消燒金紙,就是減少香爐的設置,每個香爐也以一支香為原則。其實,報紙報導的現象,只能說是十年以前的環保作法,最近幾年並沒有顯著的進步,因為有關宗教信仰的習俗,公權力雖想要推動改革,但官員都不想得罪信徒,自然難有成效。其實,很多的宗教儀式,都是人類自己所設計,當時有其時代背景的需要,現在看來就覺得有些迷信,例如燒金紙給神明,試想神明需要人類發明的鈔票嗎?在地球上,前往不同的國家,必須使用不同的貨幣,人類發明的貨幣,神界有效嗎?只是知道迷信的人多,但有勇氣改革的少,反正大家都抱著禮多人不怪的想法,所以改變燒金紙的習慣,依賴公權力,不如依賴教育,依賴人民的自我覺醒,否則難以有所作為。


    講堂這兩三年來,常會接到政府主管單位有關不要燃放鞭炮、不要燒金紙等公文宣導,可見地方政府的作法,只是在應付上級政府的要求,上級政府對寺廟經營環保化的要求,也只是做做表面工夫,不在乎地方做得有沒有績效。其實,在環保的作法上,佛教早就環保化,例如正信的佛寺大概都不會燒金紙,更不希望人家燒一大堆的冥紙,知道這種東西只是浪費資源,對諸佛菩薩沒有用,對往生者除了獲得一點溫暖之外,也沒有多大的用途。至於早晚課或舉行法會,原則上只用一支香,香煙通法界,一支也就夠了,所以佛寺很少看到香爐中,瀰漫濃烈的香煙,尤其現代香枝,大都使用化學原料,聞多了對身體有害。雖然最近十年來,宗教界很流行高貴的香枝,如沈香、壇香等,但我相信,一斤上萬元,甚至數萬元的沈香或壇香,大概都不是用來敬佛或敬神,主要還是用來敬人,例如自己一個人點一支名貴的香,或貴賓來時,泡茶點香,神佛反而少有機會聞到純正的好香。如果廟宇使用好香,更加不可能,有的信徒為表誠敬,一個香爐一插就是一整把的香支,有時冒出來的濃煙,讓人的眼睛都有些睜不開。


    其實,我認為在環保的要求上,政府應該列為最優先改革的是燃放煙火鞭炮,燃放煙火鞭炮時,火星、碎紙片四處飄落,最容易污染環境,也最容易引起火災,同時造成的噪音也相當嚴重。尤其一般的煙火或鞭炮還好,有一種巨炮型的煙火,燃放時會發出像爆炸一樣的巨大聲響,周遭房子的玻璃常被震得格格作響,大人小孩常受嚴重驚嚇,甚至三更半夜都在燃放,嚴重干擾別人的睡眠。所以我建議,政府在宗教界推動環保理念,不如重點執行。最先要做的是嚴格禁止巨炮煙火的製造及燃放,因為它所形成的公害實在太大;同時將晚上十一點到清晨五點,嚴禁燃放鞭炮。


總之,政府真的關心宗教界的環保,不必一次做太多,最好權衡問題的輕重,選擇重點勸導、取締、處罰。如果政府都是以公文來做形式的改革,不要說十年不會有成效,即使一百年也不會有成效。


    宗教信仰的改革,涉及廣大信徒的觀念,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我們都能理解體諒政府的難為。所以推廣環保理念,只能採取漸進的方式,同時將具有嚴重公害的習俗,列為優先執行的重點。未來隨著信徒年輕化,有朝一日,他們必然更能認同宗教信仰環保化的要求,配合的程度也會更好。


    上午 紀錦義 居士來禮佛,說他在台中搭乘客運回虎尾時,碰上一位祖母帶著襁褓中的孫子坐在他旁邊的座位,他逗逗小孩,與這位女士隨意聊聊,發現她也是虔誠的佛教徒,談吐都很優雅,佛法也懂得不少。想起以前有一位學五術的男士和他同坐,喋喋不休推銷自己的能耐,便覺得是噪音。在公共場合,很容易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涵養,有的人令人讚嘆,有的人令人不敢領教。


    老師離開時,經營補習班的 張淑錦 居士剛好也來禮佛,說起她的補習班有位才廿八歲的女老師,讚嘆有嘉。這位女老師的家境不錯,長得又漂亮,高中時讀正心中學的資優斑,大學讀台大化學系,目前是雙碩士,很認真教學,學生也都很喜愛她。據說這位女老師的未婚夫是在嘉義任職的一位牙醫師,讀的是嘉義高中資優班,念的是台大醫學系。聽 張 居士這樣描述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及其未來的對象,讓人感覺這位女老師的福報真好。 從紀 老師談客運車上所遇到不同乘客的表現,又聽 張 居士所用的補 習班 老師是如此優秀,可見人際之間,會給人帶來快樂,也會給人帶來憂惱,這一切都是緣起法,人因緣熟而聚,因緣盡而分離,是生活中自然的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