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單位不幫助陳光標妥善處理紅包的發放,窮人只有八仙過海想辦法爭「福」份。




   


    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行善,引發激烈的爭議,有人贊成他高調行善,例如監察院院長王建煊,認為只要真的做善事,高調沒有什麼不好;有一種主張低調一些,以免引起反感,例如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居然建議陳光標讀金剛經,顯然,我認為劉德勳比起陳光標,是另一種形式的高調,居然要求一位企業家去讀金剛經,如果這樣,佛法一定很難推廣,因為金剛經談空性的道理,談無相佈施才是功德最好的佈施。所謂無相佈施,是三輪體空的佈施,也就是沒有佈施的人,也沒有佈施的錢或物質,同時沒有受施的人,一切都是清淨無染的,這種境界,不只是企業界的人難以做到,宗教界本身都難以做到。現在有些廟宇為了搞宣傳,強調只要花多少錢參加擲筊,就能得到汽車或機車等獎賞,宗教界以利引誘信徒,根本違反了宗教信仰的精神,但有誰去管這些善於搞宣傳的廟宇,顯然如果讓劉德勳去擔任民政司長,這樣社會讀經的風氣一定很興盛。


    陳光標來台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反而正中他的下懷,大家討論越多,他就越出名,所以他雖然外表掛著「低調之旅」的名牌,但內心一定雀躍不已。部份政府唱高調,不給他協助,反而製造了大家爭先攔路要求濟助的亂象。所以我在這裡不再討論陳光標行善的對或錯,而是大家對他的看法與期待太複雜,所以不可能產生標準答案。


    我身為比丘,何以不贊同陸委會副主委談金剛經的道理,佛法因人而異,對商人你可以談藥師經,談維摩詰經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維摩詰經說:「先以欲勾牽,再令入佛智」也就是說,這次來台行善,我們盡量幫助陳光標達成心願,如果他的手法太粗俗,以後找機會根他溝通,看看他能不能修正一些救濟貧民的方式,我覺得這樣才比較切合實際,而不是談高調卻不務實的理論。


    佛法以四攝法度眾生,即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所謂同事,就是度化一個人,你要讓他感覺可以親近你,就像佛要度一個長得極為醜陋又自卑的人,就變成比他更醜陋,然後想辦法鼓勵他,讓他生出信心。度化陳光標也一樣,他大把的拿紅包濟助窮人,本來就沒有什麼錯誤,有必要聲色俱厲的對他譴責嗎?如果依照佛的度人方式,劉德勳應在表面上盡量配合幫助陳光標救濟窮人的心願,再找機會分析給他聽,在台灣的民情,行善最好能採取什麼方式比較受到認同,而不是建議陳光標去讀金剛經,企業家中多少人會去讀金剛經,郭台銘在尾牙宴等的場合,表現富豪的氣概,劉德勳為何不建議郭董低調一點,為何對陳光標要求就比較嚴苛?台灣的宗教或慈善團體行善,那個不是很高調,唯恐大家不知道,畢竟講究宣傳的時代,低調的人,必須無所求才能辦得到,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只管付出,卻無所求的境界。


    現在由於大家抱著看好戲,裝清高的心態,反而讓陳光標在台灣的行程必須面臨許多的亂象,就算陳光標掛著低調的名牌,但到處受到矚目的現象,不是讓他顯得更高調的高調嗎?今天陳光標來台,讓不少窮人都現出貪婪的現象,就是政府單位沒有好好的協助陳光標,讓他盲目的衝撞與台灣思考價值不同的思維方式。不要說是對一個要來台灣發紅包的人,就算對待一個遠來旅遊的客人,都沒有必要擺出窮兇惡極的臉孔給人看,說一句老實話,他最大的罪名不過是「庸俗」一些而已,有什麼罪過到讓部份人士對他窮追猛打。我是個比丘,度化不同的眾生,必須應用不同的方法,每個眾生都要他去讀金剛經,保証信仰佛法的人不會增加,只會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