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觀音大士


下午的觀世音菩薩比早晨雨後的觀世音菩薩開朗許多。



下午講堂的天空


 


下午講堂的天空之二


下午講堂的天空之三


下午的天空


   


黃昏講堂的天空


黃昏景象


黃昏的天空



    立法院三讀通過全民健保法修正案,衛生署長楊志良昨日閃電請辭,且意願堅決,行政院長吳敦義今日與他面談後,決定准辭。據說,楊志良的老家在霧峰,他將扮演老農角色,「採竹東籬下」。大官不做,寧願回歸老農,政務官中,早已少見這樣的風骨。他不但要做老農,說不定還深入佛法修行。


    楊志良的請辭聲明,引用了他很喜歡的佛家用語「乘願而來,隨緣而去,恆觀自在,無失無得。」態度上顯得很洒脫,而辭職的意願則特別的堅決。


    台灣由於選舉關係,那種進退自如的政務官風範,多年來幾乎折騰殆盡,許多的政務官不是戀棧官位,迎合長官的愛憎,就是做事缺乏擔當,楊志良在立法院通過健保法修正案才請辭,顯示他的辭職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完成了自己階段性的任務。一個政務官可以來去自如,必須放空名利的誘惑才行,多少政務官存著好官自我為之的心念,所以遇事退縮,委屈求全,甚至迎合諂媚,這種官員通常也沒有能力將事情辦好,且碰到問題過錯,就會推委責任。


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楊志良或許效法的就是詩中這種瀟洒。至於楊志良表示最喜歡的佛家話「乘願而來,隨緣而去,恆觀自在,無失無得。」這不是正規的佛家話,應該是有佛家味道的話。佛家講究的是「聚散隨緣」。


楊志良表現的風範,四十二章經中,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敝帛。」


楊志良的風範,也像今天空中的雲彩,來去自始,沒有罣礙。所以在任職的一年半中,他請辭了三次,這第三次,他鐵了心不再接受慰留。


一個人在心中都沒有名利的念頭時,所做的決斷會特別的堅定。佛遺教經也說:「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不復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因此少欲的人,做任何事都會常生智慧,隨緣自在,自在隨緣。


雖然我不敢自比楊志良的風範,但我在五十二歲的壯年就申請從中國時報退休,而且家庭圓滿的情況下,得到同修的支持而毅然出家,並非由於人生有何波折障礙,所以出家之後,也常以洒脫的心態面對人生,同時隨緣度眾生。從新聞界而後成為比丘,相信我的決心之堅定,不會輸給楊署長才對,但願我是一片雲,讓單調的天空更美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