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上空的祥雲

本師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講堂三樓佛堂鮮花盛開,喜氣洋洋。

早晨雨中觀世音菩薩

講堂上空的祥雲之一

陽光下觀世音菩薩

講堂上空的祥雲之二

電線上一對斑鳩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昨晚舉行浴佛法會,今天才是釋迦牟尼佛佛誕,因而照樣準備四樣水果供佛。早課之後,加誦一部金剛經,功德迴向昨日參加法會的蓮友,平安吉祥,常生智慧,所求皆遂;同時祈願甘霖解決旱象之苦,但大地能如金剛堅固平安,眾生遠離塵垢煩惱,平安健康。

   昨日雨水太多而持續,昨晚有多位蓮友前來講堂參加浴佛法會,因統領KTV前的道路積水,必須遶道而行才能到達講堂,由於是晚上,視線不明,有人多花了一些時間。幸虧今天上午雨水已經停下,否則可能帶來不同輕重的災害,尤其農民正值快要收成的時刻,雨水太多,對農產品難免損害。

   佛誕正逢梅雨季節,去年慶祝佛誕,舉行浴佛法會,同樣面臨下雨的考驗,當時一則歡喜帶來甘霖,一則擔心蓮友道心不夠堅固,可能成為親近佛法的障礙。今年雨勢不比去年小,但我的心中只有喜雨,沒有愁雨,昨晚根本不在乎有幾位蓮友能夠參加法會,只在乎冒雨前來參加法會的蓮友都能平安法喜。

   同樣的梅雨,居然會產生「愁雨」和「喜雨」的不同感覺。這就是人類的微妙心思,也許可以從金剛經中得到一點解答。

   金剛經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佛告須菩提:「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如來度了許多眾生,卻說沒有度眾生,也沒有眾生可度;我常想度眾生,卻常感自己福德因緣不夠深厚,眾生不讓我度,因而對度化眾生難免產生了分別心,也產生了期待,期待大家都能從佛法得到喜樂,期待大家都能接受佛光普照,驅除內心的黑暗煩惱。可是眾生離不開因緣法則,未必能夠體會我對他們的期待與關懷。有期待就會有落空,我要解脫這樣的煩惱,就必須向佛學習,世間那有眾生可度,所以必須打破內心的自我執著,所以今年舉行浴佛法會,只求用心的準備相關事宜,對眾生沒有特別的期待,所以看到雨下個不停,也不會有失落感,反而比往年更為平靜。

   金剛經不斷的強調空、有;無相、著相;斷、滅,以及布施功德,必須在生活中仔細的體會,若果能得到要領,就能解脫人世的痛苦煩惱。就如同,我以佛法布施眾生,只管好好的布施,不管布施有多大的功德好處,不管有多少眾生願意接受我的法布施,遠離了對眾生的分別、攀緣、算計,這樣才能得到清淨自在。眾生護持佛法,布施供養三寶亦然,有相布施與無相布施,不僅產生的功德利益不一樣,心情的喜樂也不一樣。有相布施,容易對人我起分別心,只會處處算計,這樣過度期待布施的功德,就容易遇到失落的時刻,最後可能還責怪佛法不靈光,名僧法力不高,嚴重的話,可能遠離了佛法。

   仔細想一想,世間那有眾生可度,眾生自己若不覺悟,誰度得了眾生。不要說是眾生難度,就是自己最親的人都未必好度,何況是芸芸眾生。即以釋迦牟尼佛來說,有的眾生佛可以度,有的眾生只有佛的兒子,也是弟子的羅睺羅才能度。就如同家裡的父母勸告子女,有時未必比外面的親友更有用,如果執著於他是我的子女,必須聽從我的話及命令,就會衍生更多的痛苦煩惱。如果善用機巧方便,由別人來轉告,說不定收到更好的效果。

   然而,從早晨在雨中悲憫眾生的觀世音菩薩,到下午陽光下給眾生帶來堅定自信的觀世音菩薩;從講堂上空籠罩在灰暗的雲彩下,到下午見到陽光普照,祥雲普照的景象。聯想昨日的好算計,覺得在週日舉行浴佛法會,方便大家禮佛,那裡知道碰上梅雨下個不停,反而不方便;今天才是真正的佛誕日,沒有任何的算計,雨卻停了,太陽出來了,講堂上空也見到祥雲。雖然只有不到一小時的短暫,但總比昨日都在下雨來得好。即使短暫,但是斑鳩、麻雀、九官鳥紛紛利用機會露臉、相聚。在光明的日子中,大家喜歡展現喜悅的光彩,不正是人鳥共通。

人生的許多算計,不正如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如露水,露水何時散去,要看太陽何時出來;,是故,人生有何好執著,執著只會讓內心自生煩惱。但也不可因為太陽出現,露水就會消失所帶來的無常,而對如夢幻泡影的人生感到消極。人生任何的積極作為,不正是為了迎接極為短暫而又燦爛綻放的煙火,世間的煙火,那裡可能長留天空,所能留下,永遠不會消失的,只有內心深處綻放的燦爛火花。凡事都不肯積極作為,失去了中道的態度,這樣內心怎麼可能留下燦爛火花的美好印象,對改善實際生活,增加喜樂氣氛,簡直沒有任何幫助。

甚至有人故意曲解學佛修行的人,是在放棄一切人生的理想,因為人生的一切,包括榮華富貴都很快都會成為夢幻泡影。如果這樣的解讀,學佛是多麼的沈悶,多麼蒼白的人生,誰願意學佛?其實,金剛經所說的空未必是真空,空中還隱含著妙有。如同我們的身體,早晚都會歸於幻滅,但若沒有這個假身,就無法用它來修行,解脫世間的生死煩惱。

學佛修行的初步,常是為了斷除種種煩惱,讓生活得到幸福快樂。再進一步才是為了成就佛道。所以學佛修行是是漸進式的成長,一切壞事都抱持理性消極,一切好事則要積極有所作為,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所說:「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並非學了佛,什麼都要看空,什麼都要放棄,如此佛教就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金剛經既是一部智慧的寶藏,值得大家盡量去挖掘,但要得到真正的智慧,一定要先消業障,業障未消,而能得智慧,無有是處。佛在金剛經中,特別說「能淨業障分第十六」,必有其道理存在。是故,若要解脫人生的痛苦煩惱,就需要有智慧;若要有智慧,就要淨諸業障,業障若是不消除,難生真正的人生智慧,內心便會常處無明黑暗中,就像露水害怕太陽的出現。所以領悟更多的金剛經智慧,就能擁有更多人生的光明喜樂。

    吳富美居士透過王招萍居士轉交贊助講堂。

    紀錦義居士來禮佛,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