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農曆五月一日,早晨從佛堂內,還能看到日出,中午過後,雨嘩啦嘩啦的下,是今年虎尾見過最大的雨勢,但下不到一個小時就又停了。一樣的雨,兩樣情,每個人對雨的盼望或解讀可能不同。同樣的雨,沒有愛、憎的分別,分別的是眾生的心。同樣的學佛修行,有投入或沒有投入,每個人感受的苦樂,也是大不相同。

 

下雨了!有人說乾涸的水庫,總算可以解渴;農民卻認為下得不是時候,農作物都正在採收或等待採收中;坐辦公室的人,也許因難得下雨,感覺很浪漫;必須外出奔波的業務員可能覺得辛苦,尤其是騎機車人士。就像同樣學佛修行,眾生卻有多種心,有的充滿歡喜,有的覺得束縛太多;有的覺得可以親近諸佛菩薩,有的覺得生活失去了享樂;同樣念佛,投入的人,感動得流出歡喜的淚水;無心的人,心就顯得雜亂,無法以念佛為樂。所以世事沒有對錯,只能隨順因緣,唯有懂得隨順因緣,才能體會其中的禪悅。

 

    天空無雲,就顯得蒼白;天空多雲而潮溼,卻容易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天空有豐富且美麗的雲彩變化,但常被眾生忽略而不知珍惜。大自然沒有絕對的美醜,人生也一樣,沒有絕對的黑白、順逆與善惡,從這邊看某個人是善的,從另一邊看他又是惡的,有緣就發現他善的一面多一點,惡的一面少一點;無緣時,滿眼都覺得他一無可取,不想多跟他相處一分鐘甚或幾秒鐘。

 

    眾生學佛的心情有多種,事實上,佛最了解眾生心,所以佛對眾生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法華經中,佛告訴舍利弗:「知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法華經告訴我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幫助眾生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以眾生如果無法悟佛知見,無法入佛知見,對學佛修行就難以培養歡喜心,最多只流於世俗的拜拜情境,使得學佛道心,隨其情緒而變化,因此難有具體的心得,這樣道心就會變得不堅固。

 

    人生總是想著順境的人,就要認同平庸過一生的宿命;逆境多的人,如果沈著應變,如同凡鐵一樣,可以百鍊成鋼,甚至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順境時,可以享受它的安樂;逆境時,可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人生不論處於順逆境的情況,都能坦然接受。就像面對天空,有飄浮的白雲,是一種美;有濃密的烏雲,呈現的也是水墨之美,美與寧靜的感覺來自內心,而不是天空。

 

   

    華嚴經淨行品「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若在厄難,當願眾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

 

    淨行二字,顧名思義,就是清淨梵行,想要成就菩薩道,甚至佛道,不論你處於什麼狀況,快樂也好,痛苦也好,悲歡離合也好,都願眾生能有清淨的梵行,隨遇而安。如前所說偈語,當你在厄難時,便會發出同理心,想要祝福眾生都能隨意自在,所行無礙。這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常為眾生發菩提心。事事都能為眾生用心,就能獲一切勝妙功德,常感輕安自在。

 

    天空的表現,最為大公無私,即使如此,天空也不可能長時間清淨無染,何況眾生五欲旺盛,又如何能清淨無染。希望有更多眾生都能從天空的雲彩,晴雨變化,體會人生苦、集、滅、道的真諦。

 

    四十二章經,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四十二章經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

   

早晨褒忠鄉的陳麗枝居士送蔬菜供養。

上午林士仁居士送土芒果供養。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上午林永順居士送荔枝供養。

感謝無名氏第299次郵政劃撥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痞客邦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部落格、釋悟耀臉書每天同步發表一篇有關佛法文章,部落格先有兩三年,再設臉書,在臉書之前的文章,就要進入痞客邦閱讀,累積已發表三千篇以上,約三百多萬字。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