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會政治掛帥、經濟缺少發展,物價高漲,薪水卻維持不動,民眾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壓力。不過,大多數的人比起四十年前物質缺乏的年代,滿足溫飽的需求大致不成問題,甚至由於台灣曾經過度的繁榮發展,造成大家不懂得惜福,常見嚴重浪費的現象。生活用品、食物等隨便糟踏丟棄。有時看到大家如此不惜福,常憂心距離饑饉年代,將是為期不遠。從佛法的角度去看,眾生的福禍,一切離不開因果。例如因為奢侈浪費,便會有戰爭、饑荒的來臨,生活難以溫飽;又因經歷過苦難日子,而知道惜福,並且認真打拼,因而擁有富足安樂的生活;又因長久的富足安樂,再度造成奢侈浪費的現象,於是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又讓人類面臨許多的苦難,如此因果循環不已,可惜眾生能領悟這樣的因果循環,恐怕還是少數。是故,若要享福,必先懂得惜福,才能更長久享福。

 

這個社會很特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使用的手機,幾乎都是兒女的二手貨,因為現代年輕人喜歡追求科技的最新產品,不惜花錢淘汰手中使用的科技產品,不像中年以上的人,經歷窮苦的日子,一支手機再落伍,只要沒有故障,是不會輕易丟掉。所以生意比較好做的是年輕人、婦女及幼兒產品,因而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只有不斷的變化花樣,讓你掏腰包去享受新的產品。

 

    參加佛寺過堂的居士大德一定知道,佛門用餐極其惜福,即使一粒飯,一葉青菜,都不能造成浪費。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發現有人用餐完畢,碗裡仍有一粒飯,會當面斥責你有多大的福報,可以這樣的浪費。高僧的生活都是極其的儉樸,毛巾一定用到破爛不堪的程度才會更換,不像現代人因為物質的豐富,所以毛巾比較舊一點,也沒有破,就會把它丟掉或改做抹布使用。

 

    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出家之後,過的也是刻苦耐勞的生活。他曾經在廈門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開學日,以「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講話,提醒青年佛教徒應該惜福、習勞、持戒、自尊。弘一大師強調:末法時代,眾生福薄,若不愛惜,將薄福享盡,就要受莫大的痛苦。也就是古人所說:「樂極生悲」。

 

     弘一大師小時,家境還不錯,五歲就喪父,如果他拿一張白紙來亂塗畫,就會被母親罵。因為父親以前就要求家人惜食惜衣,不是為了惜財,而是為了惜福。因為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弘一大師出家後,身體力行,保持儉樸的生活習慣,所以不論僧鞋、棉被、洋傘都珍惜著使用,有破就請人補一補,能用則用。此外,有人送他好的衣服或別的珍貴之物,他都大半送給人家,弘一大師謙虛的說,因為他福薄,好的東西沒有膽量受用。又如吃東西,只是生病時才吃一些好的,除此之外,從不敢隨便亂買好的來吃。弘一法師說,一個人即使有十分的福氣,只應享受二、三分。

 

    我的儉樸生活,當然不敢與印光大師、弘一大師比美,但是我在飲食及生活用品的使用上,也盡量自我節制,不隨便更換。有好吃的食物、水果,也希望能與人分享。

 

    我這種節儉的作法,當然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出身窮困的我,經歷物質缺乏的年代,知道父母相當的辛苦才能栽培我們長大成人,所以我使用的東西都會小心翼翼,避免無故損壞,同時盡量用到不能再用,不會去追求新鮮美好的享受,以免造成浪費。

 

    歷史就是我們最好的鏡子,繁榮的盛世之後,可能就是種種苦難的來臨。所以在有豐富物質可以享受的今天,大家應該盡量的惜福,這樣福氣才可以享受得更為長久。

 

    在玩樂及享受上,大家很容易感染,但在學佛修行上,就缺乏一種效法的正向力量出來,所以度一個人學佛修行,相當的困難,大家相約去玩樂,似乎輕而易舉。例如同樣是運動,少有人願意拜佛,如果有人相約運動,一定會很快答應。

 

    其實,早一日學佛修行,早一日看清楚人生痛苦與快樂的本質,就像一個人喜歡美食,就不會顧慮身體是否引發疾病;喜歡野外生活,就不會顧慮突然發生的意外,像多少人為了爬山、游泳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佛教徒何以追尋的生活方式比較重視「安樂」,就是任何一件享樂的方式,都應盡量避免有後遺症,這樣才能得到平安、安心。又安心又快樂,才是真正的享樂。可是如果大家仔細的反省一下,許多人表面上很享樂,他們回到家,感覺真的只有快樂,沒有雜染的煩惱嗎?如果不是病痛,就是工作、婚姻、小孩管教、金錢壓力等種種煩惱,經常會籠罩心頭。

 

    許多人都誤會學佛就是放棄生活的享受,學佛不會叫人放棄生活享受,而是享受真正可以讓你感到安心的快樂。例如貪瞋癡,表面可以滿足物慾的需求,但它的背後跟隨而來的是煩惱痛苦。學佛修行讓你知道用戒定慧的工夫去克制貪瞋癡三毒猛火在身上的燃燒,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清涼自在。

 

是故,佛遺教經告訴我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上午紀錦義居士、吳安治居士來禮佛,吳安治居士供養三寶。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受理107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