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德寺剃度後合照

悟耀與卓伯源縣長、林文彬鎮長及蓮友合照

獻燈祈福晚會觀自在理監事贈匾

講堂動土典禮獻掛彩帶

講堂落成典禮揭牌

蓮友合唱

農曆七月超度法會蓮友虔誠誦經

來賓參加落成典禮佛前大供

悟耀與蓮友溪州參訪盆栽

在彰化演講,卓縣長陪同進場

台灣靈巖山寺朝山

悟耀林得富等彰化來賓合照

虎科大義工早已畢業或結婚  

觀自在功德會舉辦獻燈祈福晚會  

   昨晚雖有鳳凰颱風警報,但無風無雨,只有悶熱的空氣,我在電腦上整理一些昔日的資料,看到一些不算老,但已成歷史的照片,無端勾起了一些甜美又帶點感傷的回憶,環顧人生的因緣,有聚有散,聚散兩無常。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把握當下,珍惜當下,其他的喜怒哀樂,恩怨情仇等雜染,如空中花,水中月,都是虛幻不實的。

   這些照片,以創辦社團法人觀自在文教功德會、興建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以及剃度出家為主,轉眼已經過了十幾年,自己也由俗家的小平頭,到今日的比丘相,不免感覺歲月如梭,一年一年的蒼老。反觀出家以來,沒有任何的成就,庸庸碌碌,寂靜自處時間,多於法緣興盛時間,所以看到昔日照片的人事物,又不免感覺既甜美又帶點傷感。此時此刻,想起佛在遺教經中慈悲開示:「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心中稍微寬懷。

   人生乃緣起法,緣起性空,誰都無法對人生完全作主,一切聚散各有因緣,緣濃時則聚,緣薄時則散,再好的朋友,再好的父母、妻兒,都是一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只有相聚時,好好的把握當下。

   在這些昔日的老照片中,之所以感到甜美,是由於昔日曾經大家共度歡樂美好的時光,甚至追求美好人生的共同理念;所以帶一點感傷,是由於難免有生離死別的現象,同時看到親友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民國八十七年開始正式學佛修行,成立念佛會,九十三年創辦社團法人雲林縣觀自在文教功德會,九十七年出家受戒,九十八年講堂落成,歷經多少緣起緣滅,甜蜜、感傷皆有,景物雖然依舊,但人事幾經滄桑,看著蓮友懷著信心而來,看著蓮友對佛法不能深入體悟,又退轉離去,接著又有新蓮友的加入,如此悲喜交集,構成一個無常的人生。

   面對這些曾經相處過的親朋好友,有時我常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在一起時,總是不知珍惜緣份,離開了又多了幾分的想念與感傷。如果分開多年的朋友,又能相聚在一起,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人與人之間,有聚會,難免就會有分離,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大家從聚會兩無常中,又能了解人生多少的道理。  

   人生既是因緣法,所以凡事不用強求,但因緣來時,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因緣散時,空留悔意嘆息。

人生有緣起,自然就會有緣滅;有生就會有死,有垢就會有淨,有愛就會有恨,彼此相對應,了解這層的道理,對人生的起落,自然就容易看得開。從十二因緣法,可以觀察出人生的因果流轉,人自無明開始,經歷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也就是由於「無明、行、識」所造的業,故有「名色、六入、觸、受」之果,由於今世有「愛、取、有」所造的業力,來世有「生、老死」的憂悲苦惱。所以此生故彼滅,此滅故彼生,無生即無滅,這也是佛教教導大家修行,解脫輪迴果報的道理。

※下午無風無雨,天空灰暗沈悶,晚上八時念佛會照常舉行。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