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界服務二十五年,因為與諸佛菩薩的特殊因緣,民國八十七年開始精進學佛修行,並在六年前出家成為比丘,不管是在新聞界或是佛教界,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關懷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心思則沒有不一樣。差別的是新聞界對佛教界的了解不太切合實際,因而在佛教新聞報導的取捨上容易有偏見,而佛教界與新聞界的聯繫不足,導致無法幫助新聞界建立佛教新聞的正確取向。新聞界與佛教界,好像走的是兩條平行線,雙方都沒有交集。從法師的角度來看媒體對新聞的取捨,總是感到難過與無奈,因為譁眾取寵的新聞多,正面務實的新聞少,尤其是對佛教批評的多,讚嘆的少。
中國佛教會每年動員僧俗二眾舉辦仁王護國祈福法會、高僧圓寂、公益活動、浴佛法會等重要的佛教新聞,好像新聞界都不感興趣。媒體對佛教界比較感興趣的新聞,大概脫離不了報導一些不守佛教清規的出家人或居士大德,甚至喜歡擴大渲染;真正有益社會人心,充滿光明面的佛教新聞,媒體似乎都自動過慮掉,他們的主觀意識認定,這類新聞較為常態或冷門,沒有人喜歡閱讀、收看。新聞界長久以來不太重視佛教界的動態,顯然其來有自。
更嚴重的是,新聞記者不太喜歡,也可以說有些畏懼親近佛教道場,可能認為傳統佛寺,環境莊嚴,加上佛教禮儀較多,氣氛上覺得受到束縛而覺得不自在。所以當社會發生與佛門有關的事務時,我看新聞界採訪的對象,常鎖定學佛的在家居士,反而很少正面採訪出家眾。像過去有一位女大學生躲到佛寺清淨一下身心,結果新聞媒體以佛門發生誘拐事件來報導,顯得極為聳動。記者在報導時,只管新聞能不能吸引讀者的眼光,完全不顧是否會嚴重傷害佛教的形象。換言之,一則正面的新聞,媒體不能忽視新聞報導所肩負社會教育的功能。否則長久以往,新聞界就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壞人、爛人上媒體容易,好人,老實人上媒體難上加難。所以現階段來看台灣的媒體,大家的批評是沒有媒體,可以得到耳根清淨,人的耳根不清淨,就會衍生許多的痛苦煩惱。
我的看法是新聞界對佛教界始終缺乏了解,也無心了解,他們心目中認知的佛教與出家僧眾,就像透過凹凸鏡在看一個人,表面上,還是有人的形像,實際已經變了型的臉相,如果新聞界認為這就是佛教,那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新聞界對佛教界常存有看熱鬧的心態,就因如此,所以佛教界上新聞,十有八九不是好事,因為新聞界根本不知也不想去了解佛教界做了那些好事,而且佛教界做好事,被認為是出家人的本份,沒有大寫特寫的價值,何況報導佛教界的好事,不能滿足民眾偷窺心態,自然更加不感興趣。
新聞界對佛教的認知和民間的認知差異不大,大概都是從武俠小說中,從電視劇中在了解佛教,所以對佛教的印象,缺乏實際的接觸,因而對佛教存在不少的誤解。例如泰國、緬甸等小乘佛教僧人來台灣開會,如果吃魚肉被新聞記者發現,一定會大驚小怪,被報導為破戒等嚴重大事。殊不知,小乘佛教的僧人,因以化緣為食,所以信眾佈施什麼食物就吃,葷素不忌;但他們堅持「不非時食」,也就是過午不食的戒律;大乘佛教則強調對素食的堅持,對「不非時食」的戒律,因為工作勞苦等原因,則採取開緣的作法,未必完全強調持午。在飲食上,大小乘佛教各有自己堅持的理念,不是對錯的問題。
外界對出家人的要求比較高,必須慈悲為懷,必須多做好事,必須斷除貪瞋癡,所以新聞界對出家人有犯錯的行為,喜歡小題大作,認為有新聞性,讀者喜歡閱讀;如果佛教界做好事,舉行盛大祈福或供佛齋僧等利益社會民生的法會,則認為是出家人的本份,理應如此。可以說,多年來,新聞界始終無心積極了解佛教的生活與內涵,只要扯到佛教界,如果做的是好事,一概避重就輕,覺得缺乏新聞性,沒有人想要閱讀;壞事一定被用放大鏡來看,小題大作,甚至力求聳動驚奇。雖說佛教界難免有害群之馬,但各行各業都有害群之馬,何只是佛教界。
這個社會相當混亂,人心貪欲享樂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如果沒有佛法的適當引導,人心將更加徬徨無依,偏偏很多人不了解佛法,包括媒體,以為佛教是消極的,佛教的新聞就是法會新聞,太呆板,沒有看頭,不如傳統宗教的進香、做醮等大拜拜來得熱鬧,殊不知,眾生離開佛教越遠,痛苦煩惱就會越多,因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佛教,才能給無明的眾生,帶來觀念的通達明朗,諸佛菩薩的保佑其實都是宗教的副產品,而非主要產品,因為人受因果的束縛,神力的保佑只是暫時撫慰止痛的現象而已,真正的痛苦與煩惱,必須用佛法的智慧去修行才能消除解脫,也才能一勞永逸。
身為比丘,誠懇呼籲新聞界多加深入了解佛教,盡量減少用凹凸鏡來看佛教,盡量用平常心去了解佛教,盡量用正面角度去看待佛教,無形中也是功德一件。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
※上午徐美娥居士來禮佛,送自種木瓜、小蕃茄供養,並供養三寶。
※上午再度收到麥寮鄉林雷硯居士劃撥贊助講堂;同時也收到大學同班同學陳勝宗居士劃撥贊助講堂。彰化縣北斗鎮出身的陳勝宗居士,從銓敘部訴願委員會執行秘書退休之後,四年前到宜蘭定居,他說目前一切安好,他也是大學時代,最常在一起的同班同學,他結婚時,還是用我的新車客串當禮車,雖然久未相見,但感情如故。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