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上空的雲彩

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明天農曆五月初一日,蓮友鮮花供佛。

早晨的天空

講堂上空的雲彩之一

講堂門前的麻雀

割稻時節,白鷺鷥也來湊熱鬧。

黃昏的天空  

   現代社會媒體發達,名嘴多,政治人物活躍,大家為了生存,為了名利,拼命的想要扒別人的糞,卻不知自己也有糞,所以扒別人者,人恆扒之,反而常增加了自己無明的煩惱。法華經信解品中,有人因為努力挑糞,而得到大長者全部的家產,糞挑得越多,身心越清淨自在,終於知道自己就是大長者失散多年的兒子,無量珍寶,不求而得。大長者隱喻佛,眾生為子,子若不將煩惱消除乾淨,如何能以原來清淨無染的面目見佛?

   為名為利而拼命從事扒糞,或許得到一時的風光,但無明煩惱也常會跟隨而至。人生要消除掉自己心中的糞,而不是去扒別人的糞,扒別人的糞,只會讓自己沾了滿身的糞臭。

   年輕一代可能不曉得,以前的農村社會,廁所都是設在外面,夜間上廁所不方便,尤其小孩害怕黑暗的夜晚,只好在屋內放置尿桶應急,白天再拿去倒掉,或是當做肥料使用。所以以前的家庭,家家戶戶都要除糞,糞便更要利用來種菜澆肥,人人與糞相處而不嫌其臭。所以法華經說大長者見到失散多年之子,因子自卑感太重,所以僱用他來負責挑糞,現代年輕人使用多了乾淨的抽水馬桶,可能難以體會這一段經文。但四十年前出生的民眾,應該知道家家有糞,糞雖臭,甚至滿是蛆蟲鑽動,但卻是農村最好的肥料。現代廁所使用久了,化糞池的糞便滿了,也要請人抽糞,但都使用現代化的工具,一次的代價大概需要兩千元,使用人口越多,化糞池又不大,可能兩三年就要請人抽一次糞,抽糞已經演化為專業處理,據說一部抽糞用的水肥車,連造價可能要兩三百萬元,但抽糞的收入也不錯,一天收入一萬元以上,是常有的事。勞動無貴賤,肯做,經營這類的環保工作,收入不差。但現代人不喜歡除糞,寧可薪水少,工作輕鬆一點,最好是薪水高,工作輕鬆,常能放假。如果是這樣,拼命想要當老闆的人可能會變少。

   法華經信解品佛給弟子授記,弟子無不歡喜,深自慶幸得聞希有之法,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而得。因而說出了這樣的譬喻。

   有人年幼失散,久住他國,長大後四處流浪,過著窮困日子。後來不知不覺又回到自己出生的國家,但此時流浪子的父親已經成為大長者,擁有大財富,僮僕成群。流浪子回到其生父所居住的地方,不知那位非常有氣派的大長者是自己的父親,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几承足,諸婆羅門、帝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洒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威德特尊。」所以流浪子看到大長者更加自慚形穢,更不知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父親。但大長者認出這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於是請人找他來,流浪子誤以為他犯了什麼錯,大長者派人要捉他,於是想要逃離現場,但追來的人趕上,一時害怕昏倒在地。大長者知道兒子的「志意下劣」,於是請人放流浪子離開,私下再派人接觸他,並邀請他幫忙為大長者家做除糞的工作。流浪子覺得這個工作不錯,因而答應。大長者知道流浪子賣力除糞,也會佯裝工人,穿著樸素的衣服接近他。就這樣慢慢親近流浪子,並委託他一些重任,直到時機成熟,大長者在國王大臣等的面前,公開宣佈,流浪子就是他的兒子,一切財物都歸兒子繼承。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大富長者即是如來,佛陀弟子得到佛陀授記未來成佛,即如同窮子,不求而得無量財寶。

   從信解品的譬喻來看,除糞沒有什麼不好。糞如煩惱,如果眾生不除煩惱,又如何能得清淨自在,甚至涅槃寂靜。

   世間眾生每個人只要有飲食,就會製造糞便,糞便必須處理,抽水馬桶及化糞池才能發揮它的功能,但人人嫌糞臭,不喜歡接近糞,可是人人卻沒辦法使自己不製造糞便。就像世間眾生因為不喜歡煩惱,於是不斷追求歡樂,可是歡樂又不斷造業,因而又不斷增加煩惱,眾生要除煩惱,必須如厭惡糞便的惡臭,除之為快。即使無所求,也能不求而得寶藏。

   所以了解信解品的道理,眾生不要只顧扒別人的糞,讓自己一身沾了許多的惡臭,受到眾人的厭惡;若能將自己心中的糞便消除乾淨,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快樂。

    昨晚徐美娥居士參加念佛,供養木瓜,也供養三寶。

    昨晚吳志鵬、廖惠美夫婦參加念佛,供養木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