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態度很重要,若非自己覺悟,願意親近佛法,難免覺得佛法單調乏味,必須放棄人生的理想與享樂;同樣的道理,石頭是相當生硬、冰冷的物品,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一點也不好玩。然而,懂得將石頭擺對正確的角度,可能就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奇景,從中所獲得的喜悅,甚至超過石頭本身的價值。是故,學佛修行只有自然發心,歡喜參與,才能體會佛法中的醍醐味,甚至可以解脫人生種種痛苦煩惱。

 

    悟耀對奇石沒有特別研究,未出家之前,也學人家附庸風雅,隨意收藏,不像行家可以如數家珍說出許多奇石的知識及樂趣,甚至有人因而獲得更多投資理財的意外收穫。

 

石頭的外觀生硬冰冷,很像佛法給人拘謹束縛的感覺。所以在悟耀出家之後,若有人來訪,除了泡茶、隨意聊天,不會主動談論佛法,若是對方有疑惑而請問,悟耀才會解答,幫助對方了解佛法的功德利益。是故,眾生當知,如果永遠站在佛門之外,永遠不可能了解真正的佛法,只有嚐試向前跨出第一步,才有機會體驗佛法的殊勝與法喜。

 

苦瓜的名稱及其外觀,給人的感覺是充滿著苦味,但是會料理的人,卻可以將苦瓜變成一道有益健康的美食;榴槤有的人聞到的是奇臭的味道,如果因而四處跟人宣傳,榴槤充滿著臭味,這樣的觀察未必正確,因為也有不少人聞到的是榴槤的奇特香味,甚至知道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才能被稱為水果之王。

 

    那些喜歡雅石的人,的確比人多了一顆優雅的心,因為他們知道將一顆不起眼的石頭,擺出它的雅與奇的美感,甚至加上一點小裝飾物,更是不同凡響。一方雅石,擺得有韻味,如世界的美好縮影,散發無窮的美感。玩賞雅石的人,如果腦海中充滿金錢的影子,就變得庸俗無比,難以從中獲得樂趣。

 

福建特有的壽山石在藝術市場,身價被炒作得很高。其實,這種名為葉臘石的壽山石原礦,如果未經藝術家的琢磨雕刻,看起來就顯得很平凡無奇,必須經過藝術家巧思創作後,才能展現一種獨特的風華,受到更廣大的喜愛收藏。

 

人的性靈也像壽山石一樣,需要加以琢磨雕刻,才能呈現它原有的清淨莊嚴與自在。所以好的壽山石需要碰上一個好的雕刻師,才能相得益彰,成為一件雅俗共賞的珍貴藝術品。

 

學佛修行若能找對有緣的法師,有緣的道場,對佛法的感受就會截然不同。壽山石作品在完成之前,必須經過設計、雕刻、磨光等一道又一道的繁雜手續,才能讓它顯露藝術的光華。如同歷代的高僧,都經過許多人生的千錘百鍊,才能有所成就。

 

    學佛修行的動機,大概都是受到煩惱的逼迫,思考以佛法來幫助解脫,所以佛法常強調「煩惱生菩提」,在享受歡樂的人,很難覺悟佛法的好處。就如同偉大的藝術家,在歡樂中很難指望他創作出曠世奇偉的藝術作品,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激發出他雄厚的潛力。

 

    眾生常害怕寂寞,也不喜歡寂寞,但是寂寞卻可以涵養一個大師的風範,可以淬練大師生命的光華。藝術家可以從寂寞自處中,找到創作靈感的泉源;高僧大德可以從寂靜自處中,領悟生命的真諦,找到度過生死苦海的寶筏。人在歡樂時,心很不容易清淨,所以越是喜歡追求歡樂的眾生,距離諸佛菩薩就更為遙遠。耐不住寂寞的人,不可能有敏銳豐富的靈感,也不可能激發蘊藏在心底深處的潛能。

 

是故,每逢悟耀遇到困境時,常會在諸佛菩薩前靜坐,也不會特意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而然,佛菩薩就會啟發我一些靈感。所以悟耀所住持的道場,表面很平凡,但是參加共修的蓮友,有沒有心事煩惱,大致可以感受出來,心如果不清淨,想要感受別人的煩惱,尤其是藏於內心的煩惱,必然有所困難。可惜現代人都很怕寂寞,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跑,現代人容易得憂鬱症,多少與耐不住寂寞有關。

 

    洞察世相,當知歡樂的背後,常是煩惱的深淵;煩惱的背後,卻可能現出菩提淨土,無奈世間眾生喜歡追逐歡樂,非常不喜歡煩惱,殊不知追逐歡樂如同追向煩惱的深淵;勇於面對煩惱,如同搭乘般若船,駛向清淨彼岸。

 

昨晚林聰發、廖素香夫婦來訪,送花生糖供養。

上午吳安治居士來禮佛,送素食火腿供養。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繼續受理108年點光明燈祈福:每人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點一生光明燈。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合法登記的佛寺,護持法輪常轉,請使用郵政劃撥。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郵政劃撥帳號:22690234號。

講堂電話:05-6333622

電子信箱:uxhfmj@yahoo.com.tw

講堂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104-8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