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黃昏的天空之一

上午虎尾安溪慧日講堂上空的雲彩

早晨天空一抹雲彩

日出

九官鳥

日出之一

夕陽

講堂屋頂上的斑鳩

夕陽之一  

   人生的禍福,由人的業力輕重,決定禍福的多寡。眾生若是透徹了解十二因緣法,當知人生的一切福禍皆是自行招來,不是誰所賜予,也不是誰所加害,凡有所做必落因果,只能在六道輪迴中,隨業力而流轉。若無佛法的修持,難以根本解脫,只有繼續在苦海中浮沈。

   增一阿含經中,佛對諸比丘談緣起法:「彼云何名為因緣之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憂、悲、苦、惱,不可稱計,如是成此五陰之身。」也就是佛法常說的十二因緣法,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人生的十二個環節,息息相關,如同十二處堅固城牆,讓眾生無法從輪迴中脫困。明白的說,人因無明而造業,因而有了心識,而有了胎胞的生長,形成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胎兒出生之後,與外界開始有接觸,因而承受人生的苦樂善惡,於是有愛有分別,因愛而想擁有,於是進一步想取,想有,因而又因造業,落入生生死死中,輪迴不已。

   佛知眾生對十二因緣法的道理,覺得太平凡,不加重視。於是以須焰阿須輪王與兒子的對話,提醒眾生不要小看十二因緣法。

   拘那羅看到父親站在海中,海水只到腰部,於是告訴父親,說他也要在海水中沐浴,須焰阿須輪王告訴兒子不要貪圖在海水中沐浴,因為海水極深且廣,你還不適合在海中沐浴。拘那羅疑惑的說,海水不是只到父親的腰部,怎麼會很深很廣呢?於是為了讓兒子實際感受海水有多深,阿須輪王乃抱起兒子,放在海中。當時拘那羅的腳始終不能著於海底,因而有極大的恐慌,才知海水的確很深。父親才說,海水很深,只有我才能在海水中沐浴,不是人人都可以在海水中沐浴。

   阿難的前世即是曾為拘那羅,須焰阿須輪王即是佛的前世,所以佛告訴阿難,你小看了十二因緣法,如今輕視十二因緣法,又犯了過去所犯的毛病。佛言:「眾生不解十二因緣法,流轉生死,無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識行本,於今世至後世,從後世至今世,永在五惱中,求出甚難。我初成佛道,思惟十二因緣,降伏魔官屬,以除無明而得慧明,諸闇永除,無塵垢。又我,阿難!三轉十二說此緣本時,即成覺道。以此方便,知十二緣法極為甚深,非常人所能宣暢。如是,阿難!當念甚深,奉持此十二因緣法。當念作是學。」此處的五惱即是指貪瞋癡慢疑五種煩惱,三轉十二,即是三轉十二法輪。佛成道之後,在鹿晴苑初轉法輪,說苦集滅道四聖諦,度五比丘。

   眾生聽聞佛法,有時會犯了拘那羅相同的毛病,覺得佛法沒有什麼,可是又沒有能力修持佛法的境界,這樣很容易失去了得到人生至寶的機會,也很容易輕估了人生的無常所帶來的風險。

   十二因緣說來簡單,但要將十二因緣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徹了解,恐怕不容易。例如人何以會有無明?人何以會出生以及老死,如此一環扣著一環。所以心經說「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這種思考模式的建立,就如同今天我們承受了某一種災難,不是只會埋怨自己何以會這麼倒楣,而是反省前世造了多少惡業,而形成今日的苦報。而別人享受無比的福報,究竟又做了多少善業,才能有今日之享福。

     透視了這些道理,人生就會更達觀,也會更積極,若能懺悔業障,福慧自然增長,人生便能消災解厄,轉危為安,轉禍為福,以至成就佛道。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十二月二十七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晚上八時,舉行慶祝阿彌陀佛佛誕法會,歡迎參加,同霑法喜。法會之後,茶點聯誼。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訂於國曆10519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星期六前往埔里台灣靈巖山寺朝山,上午七時,在虎尾鎮統領KTV停車場集合出發。歡迎報名參加,收費每人三百元(國小以下兩百元),作為早餐、保險、車資等費用。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農曆年最後一次讀經日,訂於國曆105125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一晚上七時三十分,恭讀地藏經,將心地年終大掃除,若要參加,請事先報名,以便準備經書及桌椅。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是雲林縣政府登記有案的合法佛寺,但講堂沒有做法會、經懺、牌位等固定的收入,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發心護持贊助。包括小額捐款、點光明燈,(每盞五百元,一次繳交一萬元,則點一生光明燈)、請購書籍「一字一拜地藏經日記」,定價200元(悟耀法師未出家前著作)。「悟耀法師人生解惑」,定價300元,彩色印刷(出家後著作)。敬請大家發心贊助護持,確保法輪常轉,功德無量。請郵政劃撥22690234帳號,戶名:虎尾安溪慧日講堂。講堂電話:05-6333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安溪慧日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